前不久,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邀请我参加“美丽乡村行——走进奉节太和”采风活动,还说太和乡适合避暑,而且那里有自然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有成片的草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天,由作家石春雷开车,同行的有著名诗人、作家洋滔、杨辉隆先生,我们一路说笑,向太和出发。
到了奉节县城继续南行,汽车盘旋而上,一路颠簸,在东歪西倒中,我们看见了窗外风景旖旎,绿树山川呈现出自然之大美!这是七曜山的尾脉,七曜山绵延千里,因山系中有七座高耸的山峰,像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而得名。经石柱县绵延这里,并非是强弩之末,在这末稍出现了一个名字——太和。她是渝东南褶皱山系末稍上一颗璀璨明珠!她是世界奇观七曜山地质公园最后的翘尾!
这一翘,是点睛,是精彩绝伦的升华!大约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太和最高山峰的一家简易农家乐,男女主人都十分热情好客,又是端茶递水,又是安排住宿。此刻,山高人为峰,站在小楼上,极目远眺,成片的乳峰苍莽辽远,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远处彩霞印染天际,云层格外美丽,夕阳还未完全西下,半个月亮早已挂上天空,北斗七星已经隐约可见。尽管季节已是仲夏,这里却凉风习习,寒气逼人,仿佛秋天已经提前到来。最低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2000多米,山大坡陡,地域辽阔,这样适宜的海拔优势,造就了最佳避暑环境。
听说有作家来采风,乡上年轻的彭书记,宋乡长也都赶了过来,他们紧握我的手说:“你们来得好啊,我们这里森林茂密,气候适宜,物产资源丰富,适合乡村旅游度假,不过,这里还是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处女地,期待慧眼识金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
书记乡长说的是大实话。太和真是一块美丽的静地。这里十五万亩林地资源,常年葱茏,空气清新;这里八百亩湿地,海拔1900米,水草丰盛,环境洁净;这里千余亩高山冷水湖,湖光秀色,渔产丰富;这里有龙王坝水洞、干洞,溶洞资源较多;这里有万亩药材,富产党参、牛膝、大黄、云母香、百合;这里是三千头3A级肉牛养殖育肥基地;这里万亩烟叶,是国家级烟叶基地;这里盛产高山石榴、蔬菜、马铃薯、玉米……这么一块宝地深藏于此,宛如从未出闺的少女,羞涩而朴素,纯洁而典雅。
写一个美景叠出而又不太富足的乡镇,原谅我的文字无法行云流水,在内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有一些苦涩,有一些善愿。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第二天外出采访发生的一件事——
汽车沿狭窄的石子路下行至一条并没有渲染的河流,这就是刘家河。远远地看见经过风吹雨打斑驳缺落的“刘家河风景区”字样的广告牌。说是一个风景区,实际上是一条清澈无比的河流。没有亭台楼阁,没有任何一处人造景点,都是原生态。河水现在成了溪流,白光闪耀的鹅卵石,沿河密布,抢走了曾经汹涌彭拜流水的风头,浅滩中有几个戏水的年轻人见了来人奇异张望,蝴蝶在他们丢在乱石中的衣物上跳舞,蜜蜂在一座很小很小的石桥缝里生出的一堆野花上嗡嗡鸣叫,两岸此起彼伏的蝉声成了最美的音乐,再一次把一个寂静峡谷的仲夏点燃……
这就是乡村,这就是高山峡谷里的夏天。
前面可望峭壁千仞,后面背负叠嶂大山,突然,有一个破败的院落紧挨在河床之上。院前一棵参天古树,房屋都是土墙或者木质结构,岁月让它们改变了当初的华丽面容。大约就是刘氏家庭,这条河的命名也许就由此而来吧。我感叹这院落的祖先选址如此大胆,与河水几步之远,与低矮的河床并列而座。我们只顾抚摸清流,只顾绿荫下行走,只顾拍照留影,并没有关心这条河要去哪里?也没有在意这户人家的生活冷暖,甚至连那几声狗叫仿佛也没有听到。只有同行的女作家何仙草悄悄走进了这户人家。半个小时后,她出来,说了一句,我们资助一下里面的小女孩吧,帮她买点学习用具和衣物。原来,就在这院落的一间土屋里,有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叫刘洪云,父母都外出了,和年事已高的奶奶住在一起,每天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墙上贴满了她获得的各种奖状。采风组每人为刘洪云捐了100元,小小爱心,给我们太和行增添了意义,刘家河给我们留下了温馨的记忆!
佛度有缘人。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高山小乡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太和距奉节县城有百余公里里程,但它东与兴隆镇毗邻,南与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相连,西与云雾土家族乡接攘,北靠吐祥镇。与奉节著名的景区天坑地缝遥遥相望,所以太和依然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乡镇,迟早会被外界接纳。我相信,这片静土总有人声鼎沸,喧嚣热闹的一天。
(作者系《重庆日报》主任记者、专题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