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现在即将拍成..
  •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巴渝传真 区县频道 基层风采 焦点报道 形象舞台 在线阅读 党建平台 新书展示 成渝双城 景点推荐 重庆纪实 藏地心迹 便民工具 法制在线 文学书院 旅游生活 校园天地 企业经营 乡镇频道 中医与科学 巴渝交通 文明风尚 广告发布 妇女生活
    基层风采  

    倒流水之梦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7/4/19

    倒流水之梦

    谭长军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自然法则。违背这一法则,不是谎言便是传奇。         ——题记

     

    倒流水,是重庆市石柱县一个村的名字。

    一听“倒流水”三个字,就一定会想到水往高处流的寓意。

    驱车出城,北行数里爬山,林荫中山路蜿蜒,鸟语声声。一路上,同行的冉从贤讲起有关倒流水的故事。

    方斗山脉由南向北,在长江南岸顺势拉开,海拔1300多米的至高山峰形似斗状,因此得名“方斗山”;倒流水村就座落在方斗山西面1200米的山腰。山窝中,四五十户土著人家依山取势,相依而居。村头村尾百步之遥,每遇暴雨,山洪四起,水漫山寨,出现洪水看似从村尾流向村头高处的奇观,凭添几分神秘,由此得名“倒流水”。

    很久以前,倒流水是渝鄂通途的一个驿站,山路上盐夫货客,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市场催生了繁荣,烟馆赌馆、茶榭酒肆、栈房春楼、山货铺子、豆腐作坊,各种服务应运而生,山寨夜夜客满,很是热闹,倒流水由此逐渐形成山中街市,人称“流水场”。

    随着流水场的兴旺,为加强对方斗山麓的管制,1937年,石柱县以方斗山东面的凤凰沟为名设立“凤凰乡”,但乡公所却设驻流水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凤凰乡一分为二设“凤凰乡”和“倒流水乡”,山东山西,各制其地。但倒流水必竟山大林茂,蛮荒之地,环境恶劣,山高皇帝远,管制鞭长莫及,1956年,倒流水乡撤并凤凰乡,流水场又回到它自然村的本来面目;1984年,共和国政府批准石柱成立土家族自治县。2001年,凤凰乡撤并大歇镇,倒流水成为大歇镇辖村……

    这时,一直不言不语的驾驶员接过话茬:“别看我们倒流水是穷乡僻壤,这里其实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要不了多久,倒流水一定会让世人刮目相看。”话音刚落,他将车缓缓停下,邀我们下车看看。

    原来,不知不觉已翻越方斗山。时值隆冬,置身倒流水后山口,虽是晴天,依然林涛阵阵、朔风潇潇,让人有些站立不稳。见此人说话掷地有声,我向从贤示意,问他何人?从贤“哎呀”一声说,刚才车上忘了介绍,他就是倒流水村支部书记冉隆才,是个不爱言谈的人。他在外打工多年,回来决意在家乡创业,修通村里几段公路,连接几十公里,推平几座山头搞经果林开发,让村里两三百村民打工挣钱不出村的就是他。

    原来如此。

    打量冉隆才,七尺身躯膀宽腰圆,满头乌发随风摆弄,油黑油黒的宽皮大脸似陈年的铜盘,任凭呼啸的寒风洗涮,不眨一眼,伫立风口,犹如一根石桩。只见他扬手在空中从左到右划个半圆,指着高岩下的村庄说,这一片就是倒流水村,那就是流水场,全村幅员27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1500多人,植被覆盖90%以上。山口处,由他所指,打望四野,一片蛮荒,山风怒吼,天寒地冻,山凹中的流水场,要不是有三两幢现代砖楼,就似一个大鸟巢。此时我想:倒流水人的祖先一定是远古战场的一支残部或是打家劫舍的草寇,落荒到此,繁衍了这些后代,不然,人们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环境定居生存呢?而且生命又如此的桀骜顽强?

    出流水场,随支书冉隆才往山野深处。密不透风的丛林中,小车由着新修不久的公路转弯抹角,顛颠簸簸弯来拐去,杂乱的鸟语有如天音,密林深处不时传来破碎的人语与伐木的声响。路上,打问冉支书:倒流水老百姓对本届村委寄予厚望,你拿什么兑现承诺?这山野里到底藏着什么稀世珍宝?这一问,冉隆才终于打开了话闸,将心中的想法合盘托出,由此让人对他及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有了全面真实的认识。

    49岁的冉隆才于1966年出生在本村龙家坪。10岁那年,因抗美援朝久居山洞而落下疾病的父亲,忍心的留下他和哥哥及两个更小的妹妹,撒手人寰,一家五口,只靠体弱多病的母亲撑着,艰难度日。13岁这年,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刚读初一的冉隆才被迫辍学,开始用柔嫩的肩膀承担生活的重担。然而,落后闭塞的山区,无论怎样勤爬苦做也难以维持生计。缺衣少食的年月,使少年懂事的冉隆才彻夜不眠,他面对不死不活的山野痛苦的呐喊:老天爷,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家境,辍学第三年春天,15岁的冉隆才大胆的走出山门,汇入打工的洪流。从此,春去冬归,燕子含泥,到武汉,去贵阳,奔新疆,闯广州,蹬厂子、入店铺、下工地、进农场,修自行车、扛水泥包、摘棉花、守工棚……6年打工磨难,6年风雨飘摇……虽挣钱不多,但能吃饱饭,冉隆才在磨难中一天天长得虎背熊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谈起打工的日子,冉隆才满脸辛酸:1991年初冬,他在武汉一家建筑工地,老板赏识他吃苦耐劳,让他带领一伙工友,专门承揽预制板装卸活路,干多得多。这天午夜,工棚里,劳累一天的冉隆才和工友们睡得正香,突然,工地负责人推开门,告知运输车到了,叫他立即组织人卸预制板,货车要开走,不然,囤车费就在他的工钱中扣除。冉隆才翻身起床,但疲惫的工友们没人愿意深夜加班。无奈之下,他叫上两个工友说,你们起来干,你们两个抬一头,我抬一头,我还让节杠子,工钱大家平分。夜幕中,三人挥汗如雨,眼看一车预制板就要卸完,不料,就在抬着最后一块下车时,绳子断了,跳板滑落,沉沉的水泥板活生生压到冉隆才的右脚,血流如注……冉隆才被送进了医院……

    冉隆才骨折伤势很重,医疗费虽由老板负责,但不能劳动,不能挣钱,不幸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他躺在病床上,整日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发呆:6年打工,6年奔波,6年见识,改革开放的世界,虽有很多精彩,却有更多无奈,要靠打工发家致富,谈何容易……深深的沉思中,他想起家乡倒流水,想到美丽富饶的倒流水山野中深藏不露的家珍。

    冉隆才思念家乡。

    住院两月,伤势好转,冉隆才能下地游动了。至今他还清楚记得:那天上午,一直未露面的老板突然走进病房,左手横抱胸前,右手捋着八字胡说,你出院了,已办了手续;给你一些补偿,你回家吧,工地不需要人了。话音刚落,随行的小姐打开皮夹,拿出五千元放到病床上。接着,二人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病房。伤筋断骨一百天。冉隆才知道自己一时不能干重活,强压怒火,二话没说,出了医院。

    就在次日,一个寒冬刺骨的清晨,铁骨铮铮的冉隆才忍着伤痛,登上了回乡的大巴……

    回到家乡倒流水,冉隆才只好窝在家中继续养伤。在母亲和家人的细心照料下,整整一年,伤势全愈。他发誓不再外出打工,要在家乡寻找一条生活的出路。

    这天赶集,冉隆才出了家门,向倒流水场走去。寒冬腊月,新年将至,冬眠的方斗山白雪茫茫,尽管山下腊月烟火飘香,迎春的暴竹声终日隆隆不绝,也惊不醒沉睡的大山。一路上,只见冷落的村庄人烟消失,荒芜的土地不时露出孤坟野冢,几只饥饿的乌鸦从一个山头飞向另一山头,落下有气无力的叫声!

    山路上,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身背沉沉的背包,迎面走来,对视片刻,老人问,你好象是龙家坪冉家的娃崽?你回来过年啦?原来,同村长者,冉隆才因多年在外已叫不出名号。对话中老人告知,儿子在石柱城里买房安家了,要他进城过年,因忙业务,儿子不空回家接他,只好自己前往,今天去山那边拦过路便车进城。“哎!倒流水要是有条公路通车就好啰!”临别,老人一声沉沉的叹息!

    擦身而过,老人的叹息撞击着冉隆才的心:“倒流水要是有条公路就好啰!”这是祖祖辈辈的希望,是改变倒流水命运的症结。年关来临,四面八方打工者回奔家乡,而倒流水外出者大都有去无回。老人所去欲拦便车的那条路,是石柱通往长江口岸——丰都县高家镇的交通要道,修于1958年,全县最早的一条公路,在山那边与流水村擦肩而过。早年,涪陵新光纸厂为获得倒流水竹海的优质原材料,从石高路山顶缺口处修了一条通往倒流水场的机耕道支路;改革开放后,石高路改道捷径,这条泥碎路不再重要,管养失善,破烂不堪,但尽管飞沙走石、泥泞载途,仍然是倒流水人出山进山的唯一通道……要想富,修公路。修缮机耕道,连接石高路,打通倒流水的交通动脉。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冉隆才心中萌生……

    然而,修公路,作为落后的山区,巨额投资,钱从何来?一个贫穷的山里娃,一无权,二无钱,你不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么?沉思中,冉隆才不知不觉走进流水场。冷落的小街,游移着稀疏的人影,大都是老弱病嬬。冉隆才心凉半截,无心赶集,发疯般跑回家……

    转眼又是一年。

    春节一过,南下打工潮涌动城乡,冉隆才却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四处寻求找钱的门路。他要为实现梦想积攒资金。

    人不出门生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六年多打工生活,颠沛流离,虽挣钱不多,却历练了山里娃的胆识与目光。几经思索,在妻子支持下,冉隆才合数拿出几年打工积攒仅有的两万多元,投资开起面粉厂。一切依靠肩挑背磨,走村串户,服务山乡,一年下来,除了本钱,还盈利3万多元。两年下来,冉隆才有了十几万元积蓄。自己创业,捞得第一桶金,冉隆才喜出望外!有本钱,就有发展。听说乡放映员想放弃电影放映外出打工,冉隆才二话没说,带着一万元现金找到放映员王中生,当即拜师学艺,随之接过放映设备。从此,他白天协助老婆打理面粉厂,夜晚走村串寨放电影,既为山区百姓送去文化娱乐,又给面粉厂联系生意。

    小本生意滚雪球,越滚越大;勤劳致富谋发展,路越走越宽。生意一天天火红,冉隆才招聘用工数人,当起了小老板,继而发展个体运输业、办起山羊养殖场……几年下来,冉隆才成为倒流水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创业兴家,冉隆才没有忘记梦想。机遇总是青睐怀揣梦想的人。

    2001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奔忙一天的冉隆才刚进家门,不料村支书曾文发和村长跟进屋来:“晓得你不黑不进屋,所以这时才来找你。”尚未落座,村长先开腔。面对深夜来访的村干部,冉隆才有些乱了方寸,一边让座递茶,一边心中打鼓:村官来干啥?再一想,一没偷,二不抢,勤劳致富依靠党,怕啥?片刻,他镇定自若。接下来支书说话:“无事不登三宝殿,晓得你还没吃饭,长话短说:你很能干事,我们来,就是要你担任你们白鹤组组长;这是村民和村支部的意见,还要经过选举,今天来先说好,怕你到时推脱;你也看到倒流水当前的状况,望你支持工作,你不是早就想修公路吗?先从你们组搞起吧……”

    冉隆才如梦初醒。支书和村长言之恳切,这不正是实现梦想的机会吗?

    接下来一切顺理成章。就在山花烂漫的三月,冉隆才始任白鹤村民小组组长。

    突如其来一顶“官帽”,不是天落的馅饼,而是天降的大任。认准目标,义无反顾。上任第二天,冉隆才到全组近百户人家登门拜访。第三天午时,全组村民聚集龙家坪,一场决定倒流水命运的会议在此举行。组长冉隆才面对大家:“乡亲们,大家知道,倒流水没有出路,就是因为不通公路,今天请大家来,就为一件事:寻找出路,山里人,靠山吃山,我提议将组里集体所有的180亩荒山出租,但不收租金,由承包荒山的人出资,修通从大地坪到干溪槽的公路,与石高路至倒流水支路连接起来,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话音刚落,村民秦中友率先站了起来:“好,修路造福,我愿参与承包荒山,先交3万元修路资金。”随即另外两位村民相继应声而出,冉隆才修路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很快达成协议……

    就在村民们的热切期盼中,4月中旬,由冉隆才和一名挖机手组成的二人施工队,把挖掘机开进了深山。为节约开支,一切土法上马,路线走向、安全管理、后勤服务,冉隆才凭着感觉,现场决定,指挥施工,隆隆的挖掘机,跟着冉隆才挥刀砍出的路影,一米米向前推进,风雨无阻,日夜不息,顺顺当当……

    然而,就在工程进行一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天,承包荒山的秦中友来到工地,向冉隆才提出解除合同退回资金,原因是两个合作人认为承包荒山很难收回成本。听说出资人要解除合同,担心拿不到工钱,挖掘机手顿时息火。

    突然变故,犹如当头一棒,冉隆才一下瘫坐地上。工程被迫停工。

    白纸写成黑字,合同岂能说废就废?然而,尽管冉隆才苦口婆心废尽口舌,但承包者此意已绝,义无反顾。本可通过法律解决,但想到都是打工血汗钱,来之不易,人各有志。于是,承包荒山出资修路的合同解除。

    眼睁睁看着工程下马,冉隆才日夜不安,冥思苦想:向村民集资?根本不可能;自己筹资修路,生意积蓄的十几万元已投进山羊养殖场,就连房屋破烂得无法居住,全家靠租借林场小屋栖身,也没舍得修建。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借钱借米、砸锅卖铁,也要修通公路!阵痛中,冉隆才顶着家人的压力,四处求亲访友,筹借资金,所到之处,有闭门羹,有冷言冷语,有好言相劝:“自己生意做得好好的,借钱修公路,你为啥?算了吧!”一个多月下来,借到资金杯水车薪,无计可施之下,心一横,冉隆才毅然卖掉山羊养殖场。

    修路复工,挖掘机再次在山腰响起。

    接下来的日子,冉隆才一头扎进工地,雨中行,泥里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风餐露宿、马不停蹄……就在当年冬天,2.1公里村道公路终于修通。通车这天,没钱举行庆典,没有鞭炮声,第一辆农用货车从石高路摇摇晃晃经倒流水支线开进了白鹤组,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成功的喜悦全家分享,妻子由反对到支持,家庭生意照样有条不紊发展,宽余资金任由冉隆才修路开支。有了第一条路的经验,一切得心应手。

    2002年冬天,第二条路外槽至聂家山,全长1公里,顺利修通。

    2003年冬天,第三条路聂家山至龙家坪0.9公里通车。

    冉隆才当村民小组长3年,修通3条路,没花村民一分一文,实现白鹤组家家通公路。

    山里人有了自己的公路,告别了肩挑背磨的历史,人们喜出望外,翘起大母子说,冉隆才这个人干实事,钱借给他修路,不落空。冉隆才筹资借钱吃闭门羹的尴尬峰回路转。

    公路沿线有了小卖摊,村民的农副土特产品能卖个好价钱。一条公路,造福一方,人们忘不了修路为民的冉家娃,村委会认准了冉家娃。2003年春天,冉隆才担任了村文书;就在这一年,村里老支书唐兆成和几位老党员几次找到他:“隆才呀,要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 “感谢您们的关心,我想入党,但觉得自己条件还不够格,够了,再向组织申请。”冉隆才谦虚地说。

    冉隆才的梦想膨胀,蓝图在胸:依托村委的组织力量,从石高路到倒流水场的支干线,把公路修通全村各个组每个院子,从创业兴家到修路兴组到实业兴村。一条条公路规划在心中,一条接一条修建实施。

    2004年开春,冉隆才的第四条路拉开序幕:大地坪至青杠组老鸭冲,全长3.5公里,分两期完成。为确保工程进度,两台空压机一台挖机日夜不停作业,冉隆才每天凌晨5点出门,深夜10点回家……6个月,首期工程2.8公里竣工。

    2005年夏天,伴随第二期工程0.7公里竣工,全线贯通,预算总投资120万元,实投仅90万元,其中借款60万元。也就在第四条路通车这天,第五条路龙家坪至青杠组石地坝,全长2.5公里,宣布开工……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倒流水村委换届选举大会在倒流水场上隆重举行,众星捧月,村文书冉隆才以百分之九十八的票数当选为村主任。选举大会结束,一行人开往龙家坪,庆祝龙家坪至石地坝村道公路竣工通车。庆工会结束,一行人又开往石高路至倒流水支线途中的大地坪,一条“石高路至倒流水场支干线整修捐款仪式”的横幅拉开,高高的土坛上,冉隆才声如洪钟:“乡亲们,我们脚下这条支干路,从石高路山顶缺口通倒流水场,修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石柱至高镇口岸改道从山脚钻洞而出,石高路失去原有优势,这条支干线早已破烂瘫痪;但它是我们倒流水的命脉呀!这几年,我们修了一条条村组公路,这条支干路却不堪重负,使村组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倒流水的发展;我们必须让它改头换面:扩宽夯实,加固平整,重放异彩;8公里,约需20万元,希望广大村民投资捐助,造福全村人民,万一不够,我再想办法……我自己先投资1万元。”话语在理、掷地有声,做人实在、诚信可靠,冉隆才的发动得到在场村民的拥护,尽管大家都囊中羞涩,依然解囊相助,王洪全5000、刘朝建1000、周洪杰1000、唐僧500、唐小华500、谭小红500、冯世委500、黄江东500……当场集资共1.95万元。

    8公里支路拓宽加固,机械水电、片石碎石、水泥河沙、施工安全、后勤管理,冉隆才紧锣密鼓……

    2008年一开春,石高路至倒流水场支干线大修工程上马。消息传开,大歇镇党委书记马世雄专门赶到倒流水了解情况,深受感动,这样热心群众事业的村主任,难得啊!回到镇上,镇党委专题研究决定,经费再紧也挤出资金1.1万元支持冉隆才……工程总开支18万元,其中15万元是冉隆才借款投入。

    公路越修越长,负债一天天增加,冉隆才越来越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正当他为资金压力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石柱县方斗山国有林场和忠县石子国有林场,公开寻求竹林经营管理承包人。冉隆才眼前一亮:两大林场的白夹竹林有一万多亩,号称渝东第一竹海,若经营管理得好,老竹间伐销售、竹笋采制买卖,收入一定可观,不但修路资金迎刃而解,而且可以解决倒流水村民就地打工挣钱,进而随着交通改善,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产业……冉隆才仿佛看到辆辆汽车开进山来,外出打工的倒流水人纷纷回到家乡……

    机不可失。冉隆才找到两大林场,一拍即合,承包协议很快达成。事后,林场工作人员透风:数十人竞标,但国有林场,不可草率,必须放到实处;冉隆才土生土长,做人实在,又熟悉这片山林、热爱这片山林,几经研究,一致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随着万亩竹林经营管理权接手,20名民工请进竹海,除腐整理、防火防盗、病虫防治、老竹间伐,同时展开。赓即,冉隆才远赴新疆、山东等十余省区,二十多天返回倒流水,带回与八家客户长期供销竹子的订单,首批货款随即进账。

    竹海活了,冉隆才活了,倒流水活了!

    紧接着,第七条路通梨子组,第八条路通长冲组,第九条路从流水组丛树堡接通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村……至2010年底,冉隆才10年共组织实施新修村组公路20条(段),拓宽大修支干线1条,里程40公里,累计投资250余万元,其中冉隆才个人出资近200万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覆盖倒流水全村5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户户通车。

    有志者事竟成。冉隆才用行动谱写人生辉煌壮歌,不声不响中声誉鹊起,倒流水有口皆碑。也就在这一年,44岁的冉隆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党员的一村之长,冉隆才深感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修路改善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实业兴村才是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复耕全村两三千亩摞荒耕地,培育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开发旅游业,尤其是硬化提升全村公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一大堆难题横在面前,接下来,冉隆才该怎么走?

    寂静的山野,只听杂乱的鸟歌与林涛絮语。借空打望,公路边摆满伐竹,半干半湿,一梱梱堆积如山。突然,密林深处传来土家啰儿调歌声:

    太阳出来啰儿,

    喜洋洋欧啷啰,

    提把斧头啷啷扯哐扯,

    上山岗欧啷啰!

     

    砍梱竹子啰儿,

    下南洋欧啷啰,

    换回钞票啷啷扯哐扯,

    娶婆娘欧啷啰……

    “几十岁了娶啥婆娘哟?来休息一会,抽支烟。”随着冉隆才的招呼,一个五十开外的民工钻出竹林,他拦腰缠根葛藤,背挂弯刀,走近,双手拍了拍,仿佛一身劳累和尘埃都落到地上,乐呵呵接过烟叼上。给他点火,交谈,得知他叫闫学祥,本村青杠组人,快满六十了。问他在家打工每月能找多少钱?老闫高兴地伸出手指说,少则三千,多则四五千,随即打开了话匣:原来一直外出到广州、新疆、武汉等地打工,2008年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冉隆才在招人,就再没出去;外面打工毛多肉少,又不稳当,一年下来剩不了几个钱,在家乡挣一个是一个。老闫接着告诉,近几年像他这样返乡打工创业的,全村少说也有好几十人,有的跑运输、开作坊,有的搞特产、办林下养殖场,仅在这竹山给冉支书打工的就有20多人。问他累不累?老闫笑说,这活路比外面好多了,冬天间伐老竹,砍竹打梱,钻进林子还暖和,翻年开春,主要是护林撵野猪,防止野猪拱嘴犁土坏竹笋……“紧到吹啥子?还不来打捆!”林中传来女人的喊声。“来了来了。”老闫对着竹海回应,回头说家属在催,随即灭了烟头,打过招呼,转身进了竹林。

    告别老闫,驱车拐出山谷,爬上山梁,眼前豁然一亮:整座山峦翻耕一新,层层梯地依山取势,随弯就弯,有如一幅天然画卷;满山人多高的落叶果树,成排成行,有如赤膊上阵的勇士,蓄势待发,兆示来年丰收;一块“倒流水优质脆红李示范基地”牌昭立山头路口。就在这山头,我们继续着冉隆才的创业故事。

    2012年,县里投资将石高路至倒流水场路段进行了水泥路硬化。支干线提档升级,无疑是点睛之作,为倒流水发展插上了翅膀,冉隆才信心倍增,抓住机遇,在继续完善村组公路建设的同时,拉开了实业兴村的大手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发特色农产业,以建优质果园、大棚蔬菜基地为主要方式,逐步复耕全村两千多亩近摞荒土地。计划出台,得到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2013年,冉隆才当选倒流水村支部书记,倒流水,迎来了实业兴村的好时光。

    走马上任第三天,冉隆才与镇政府领导一同去了黔江区,据说黔江有发展农产业成功事例。取经归来,实施方案出台:复耕摞荒土地,培育特色农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外资业主,借鸡下蛋,村民以土地劳力入股分红;率先垂范成立“倒流水聂家山果树专业合作社”,开发建设“倒流水脆红李示范基地”1000亩,实现年产优质脆红李200万公斤,发展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安排打工就业民工200人。

    这年7月,果树专业合作社挂牌,社长冉隆才,股东段燕飞,共同投资100万元,村民冉琴、冉青、冉壵鑫……等8户相继入股。

    8月1日清晨,日出东山,曙色初露,垦荒队伍开上聂家山,向荒野进军,数十名民工剖刀理灌木,三台挖掘机井然有序不停作业,沉睡的荒山沸腾了……至当年冬月底,随着首期500亩梯地落成,一万株优质脆红李果苗自四川苍溪运抵基地,入土为生……至2014年底,整个基地一千余亩摞荒地复耕,两万多根李树栽植成林。

    讲到此,冉隆才不无自豪地挥手在空中划了个大圆:“这座聂家山近千亩肥田沃土,原是本村白鹤组的粮仓,外出打工人走村空,耕地荒芜近30年了,现在终于派上用场。”接着他指定果山北面坡:“脆红李一年栽树,二年试果,三年开产,第四第五年亩产可达两千公斤;脆红李皮紫色,果肉黄中带红,质脆香甜,具健胃美肤药理,8月晚熟,果中珍品;这一片近万根树今年已经试果,收了几百公斤,果味美极了!”

    借势遥望四野山峰,有如一个巨大的盆腔,背靠方斗山岳,远眺三峡库区忠县城郭,左边万亩竹山,右边茫茫林海,果山坐落盆中,伫立山头,夕阳西沉远山,山风横空怒吼,基地微风徐徐。此情此景,不尽使人联想起我国传统堪舆丛书《撵龙经》中有关“聚宝盆”的描述。

    意欲告别冉隆才,却见一辆白色面包车风驰而来。转眼至前,打开车门走下一矮胖汉子,年约四十有余。“欧经理驾到,有何贵干?”冉隆才主动迎了上去。“听说有作家采访来了,特请冉支书一行去看看我们的猕猴桃园。”汉子笑呵呵上前与冉隆才握手。

    原来,来人名叫欧世明,本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猕猴桃园。

    欧老板快人快语,坐上面包车,他就得意的向我们推介自己的家乡倒流水:随着交通的改变,就象倒流水场上的“水倒流”一样,近五六年间,在外打工的有百多人返村就地创业,全村5个组都先后因地制宜办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他随即逐一数来:

    在冉支书在创办脆红李基地的引领带动下,全村有5家办起了林下养殖场,鸡场牛场羊场,半圈半敞,本土畜种,原生态养殖,场场生意看好,消往全国各地。

    流水场上老板王薇,投资千万元办起“倒流水豆腐干食品公司”,生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民族特色食品“倒流水豆腐干”,2012年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取得国家食品QS认证,正在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五六家开办豆腐干作坊。传统技艺,土家土法。如今的老场倒流水,满街豆干香。

    在砚台湾山谷,退休教师王朝中开办起“倒流水金音砚厂”,限量开采金音石材,年产金音砚99台,台台价值连城。

    全村有80多户复耕摞荒土地共500余亩,开办核桃园,栽植核桃共3万多根。

    一个姜黄中药材基地,复耕摞荒土地种植姜黄200多亩,作为五黄养阴颗粒主要成分的姜黄,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农户每亩年收入可达20003000元。

    2014年,倒流水全村四百多家,自来水入户率达百分之九十,农民纯收入实现9300元,是10年的4倍多;占地近15亩的首个山村居民点建设己经启动,一年便可落成,首批50户村民将入住现代新居。

    说话间,面包车驶过山坳,进入一片山洼。

    走下车来,此时的山间,仿佛暮色已至,远处山峰蒙蒙胧胧,举目四望,满眼深色,猕猴桃林与山峦相连,望不到边。近处,欧老板指着桃林介绍:整个基地有猕猴桃树7.5万多株,年亩产可达1500公斤,价值1.5万元,基地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接着,他乐呵呵一笑:“可惜现在不是时候,季节过了,真对不起,欢迎大家来年果熟时节上山来品尝猕猴桃。”

    能说会道的欧老板,一席话让人垂涎欲滴。

    告别猕园,就要取道下山,天空突然飘起雪花,瞬间扬扬洒洒,漫天飞舞,使暗淡的暮色凭添几分亮色。

    出了山谷,拐弯向前,只见一幢不高的小楼独立寒冈,与雪夜浑然一色;走近,房门洞开,射出一束光亮,照透翻飞的雪花。“吃了农家晚饭再走。”车停檐下,冉隆才热情邀请。反正天色已晚,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

    原来,这便是村支书冉隆才一家的临时住所。贤惠的支书夫人已备好丰盛的晚宴,进屋,暖意融融,满屋生香。落坐,铁炉为席,冉隆才指着沸腾的炉锅告诉:笋子炖腊肉,还有竹菌,就地取材,绝对绿色,山里就这样,别客气。倒流水云海竹笋,粗壮嫩濯,生看似野生天麻,文火配炖陈年腊排,清香缠绵,满口生津,品此山珍,顿觉都市佳肴索然无味。难怪有人说:高手在民间,绝味在深山。

    席间,由野味山珍话题转向倒流水村的未来,冉隆才说,倒流水的更大希望是开发乡村旅游,这里的茂密森林、神秘溶洞、土匪硝洞、文武二庙、云顶方斗寺……犹如尚未启封的人文自然生态包,一旦打开,与接壤的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景点和闻名遐迩的石柱县“千野草场”连成一片,组成方斗山森林公园大景区,那时,世外桃源倒流水就成为世人向往的天堂,特色产业就是倒流水人的财富之源。

    冉隆才的梦,村委班子的梦,倒流水人的梦,倒流水之梦!

     

    形象舞台 更多>>
    法制在线 更多>>
    友情链接  
     重庆报道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城口县人民政府网   丰都新闻网   开县之窗   中国奉节网   云阳网   中国彭水网   忠县忠州新闻网   武隆网   潼南网   重庆綦江网   璧山网   铜梁网   大渡口网   涪陵网   http://www.qianjiang.gov.cn/   北碚新闻网   九龙坡网   巴南网   南岸网   江津网   三峡传媒网   华龙网   印象重庆网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东路半山花园;咨询电话:17723153467;邮箱:18286073633@163.com    新渝网运营中心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补救。 

    建议用1440*900分辨率 ICP备案号:渝ICP备14005817号 商标注册号:45958559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