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杉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用雌性落羽杉母本和雄性墨西哥落羽杉母本杂交而成的。据介绍,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形优美,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万州区自2002年初引种中山杉以来,虽然不是由区林科所主导种植试验,但他们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观测其生长表现,每年进行物候期及生长量观测,发现中山杉是较为适宜在长江消落区栽植的树种。
对于一个区县级的林科所来说,既没项目也没资金,拿什么来进行中山杉消落区种植试验?最后该所通过当时市人社局下属的外专局争取到了6万元的项目资金。正是用这6万元资金,2009年春,配合三峡水库首次蓄水,林科所从林场基地里移栽了208株中山杉,种在沱口福利院外侧、水位165米至175米的消落区里。
三峡蓄水后,水位将上升到175米,这批中山杉将有4至5个月的时间,从树根到树梢都被浸泡在水中。中山杉能否存活?所有人心里都没底。2010年3月底的一天清晨,科研人员再次来到沱口福利院外侧,江水在一夜之间退去了一米多,一部分中山杉已露出了树梢。晨曦中,树枝上的新芽隐约可见。
到江水退至160米水位,科研人员发现,208株中山杉,竟有204株长出了新芽,存活率超过98%。如今,这204株中山杉经过8年淹没浸泡试验,已成了江边消落区内一片美丽的风景。
2012年,在万州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林科所科研团队在新田镇五溪村、瀼渡镇等地的江边消落区165米至175米范围内又营造了近500亩中山杉试验示范林。经过5年的生长和4次蓄水淹没浸泡,苗木平均存活率达到80%以上。短短几年,长江万州段江边消落区内,已累计栽植了中山杉试验示范林逾1500亩,绿化消落区岸线长度45公里,逐步形成了消落区绿色生态长廊,有效缓解了消落区水土流失,并逐步形成了沿江水上森林的壮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