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现在即将拍成..
  •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巴渝传真 区县频道 基层风采 焦点报道 形象舞台 在线阅读 党建平台 新书展示 成渝双城 景点推荐 重庆纪实 藏地心迹 便民工具 法制在线 文学书院 旅游生活 校园天地 企业经营 乡镇频道 中医与科学 巴渝交通 文明风尚 广告发布 妇女生活
    文学书院  

    作家周鹏程的文学艺术情怀

    来源:重庆纪实 总第26期 杨辉隆 发布时间: 2019/1/9

    眼里有诗和远方,心中有爱和友善

    ——作家周鹏程的文学艺术情怀

                    

                               文/杨辉隆


    2018年1221日下午,主题为“弘扬慈善文化 助力脱贫攻坚”的首届重庆(中国)慈善诗歌朗诵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市内南岸区、九龙坡区的10余所中小学校和艺术培训机构100余名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观众享受了一趟高雅的慈善文化盛宴。近400人出席的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积大的正能量效益。中共重庆市委原常委、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刘光磊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他指出,慈善事业离不开慈善文化,离不开现代慈善价值观的支撑。

    这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就是周鹏程。除了潜心文学创作,他还特别关心公益事业,他说:我们不仅眼里要有诗和远方,心中还要有爱和友善!

                        

                         历经苦难的才子

    周鹏程70年代初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麻石乡一农家小户,父亲是县林业局空山林场职工,母亲是农民。兄弟姊妹5个,他排行最小。由于家处农村,家庭条件差,经济困难,在童年的记忆中就是贫穷和饥饿。那时是合作社,靠工分吃饭,年底结算,每年他家都是“补钱户”,粮食是永远不够吃的。水稻熟了吃大米,红薯好了吃薯片,洋芋熟了吃土豆,年年都这样熬,年年青黄不接。

    有一年春天,大哥进了县城读师范,姐姐在区上读高中,二哥在乡上读初中,三哥在村上读小学,村上小学大约有近十里路,中午回来很不方便,故只有吃了早饭去上学,也叫“早早饭”。天还没有亮,母亲就起床给三哥做饭了,听见响动,肚子咕咕直叫的鹏程在床上再也睡不着,就故意把床弄得很响,母亲也给他端了一碗来,这时他发现,“早早饭”是红薯片放在水里加盐煮熟就制作而成。水煮红薯片,他们吃得很香。全村的人一天最多吃两顿饭,吃了“早早饭”的学生中午只有休息的份,空着肚子等放学。鹏程觉得童年最快乐的就是吃肉。杀年猪的时候,打牙祭,肉尽管吃,每次肚子都吃得像铜罐,每次都吃得上吐下泻,大人说这是肉吃伤了!

    读大学时,他特别对两门课感兴趣:大学语文,哲学。语文一直是他的爱好,成绩也一直优秀,所以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哲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那时最活跃的是搞文学社,他的代表作之一《独坐黄昏》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他说:读书虽然没有让他平步青云,但确实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他的精明能干是大家共同认同的,他不但有才,还有情怀。他脑子特别好使,点子也多。

    对于很多人来说,巴中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巴中并不富裕,山高路远,好多地方还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但我感觉奇怪的是,无论是离开了的还是坚守着的,他们都对那片土地充满深情。这在其他一些地方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周鹏程为加强巴中和重庆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比如组织乡友聚会,策划成立重庆巴中商会,编选乡友联络图,等等。

    2007年在他的组织策划下,他编写了《巴渝情缘》这本反应在渝巴中人的创业故事的大型纪实书籍,并编辑了老乡通讯录,为在渝巴中人提供了详实的通讯信息。并同时筹建成立重庆巴中商会,为乡友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巴中商会成立那天,鹏程感慨万千,他觉得他终于为巴中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实事。激动之余,鹏程即兴赋诗一首《咏怀》:吾为乡友鬓成丝,惭愧蚁力侍君事/诺水千里一段情,光雾万景两行诗/山水之城展宏图,茫茫乾坤觅旧知/难得人生真洒脱,借问故乡何处是。周鹏程也由此取得了领导和乡友的信任,被推选为重庆巴中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老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眼里总是满含热泪,因为我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鹏程对家乡巴中更是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他任职商会期间,数次组织在重庆的巴中成功人士及企业家到巴中投资考察,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促成了两地一些企业的联姻及项目的合作。他还利用自己媒体人的身份,多次组织重庆作家到巴中采风,重庆的主流媒体记者到巴中采访报道。

                      

    为梦想披星戴月

                        

    “不一定要做诗人,但一定要做一个有诗意的人。诗歌不仅仅属于诗人,它应该属于诗人以外的更多人。我的诗歌第一次走进校园,朗诵会得到了在场听众的好评,这说明诗歌是可以回到生活中的。”20175月,在重庆市第三十八中学校举行“五月踏歌”周鹏程个人专场朗诵会后,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此次朗诵会上的26首诗,都是他近年公开发表过的。其中,《秋风吹过的村庄》是从他2016年获得重庆晚报文学奖的组诗里挑选的一首,这个标题也被重庆晚报副刊2016年的优秀作品集选为书名。自己的众多作品中,他比较喜欢的还是《欠条》,他觉得这首诗写出了繁华市井背后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他说:“每个人扪心自问,一生中有多少亲情,多少温暖陪你走过,难道我们不应该胸怀感恩之心?而我们自己又为别人做了什么?

    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有两位前辈最让他感动:梁上泉创作了半个世纪,新旧体诗歌写了几千首,至今仍然在写诗、读诗、出诗集。他永远都在为诗歌忙碌奔波。周鹏程说:“在梁老师83岁时我去看他,他正在房间整理作品,精神饱满,还为我的报告文学集《青春踏歌》题写书名。他永不停息刻苦写作的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另一位让周鹏程感动的人,则是季羡林先生。他觉得,季羡林超丰厚的生活阅历和才华让人望尘莫及。事实上,对鹏程的写作影响最大的事,莫过于故乡情怀。他的老家在麻石乡瓦尖山村,现在那里的房屋已经破败,阔大的院子早已无人居住,整座山快成为原始森林了。只有祖坟还在那里守望,与野草和飞鸟相伴。“实际上我已经不是那里的人了,我的户口连同家人的户口早就迁到了重庆,但是我迁不走我的童年,迁不走我在那里的父亲母亲的墓碑,迁不走房前屋后的树林竹林,迁不走故乡的春夏秋冬,迁不走故乡的梦!”鹏程感叹道。无数的文字因为灵感需要,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或成歌声,或成美文!这就是一个作家毕生完成的事业。当然这种组合的原动力在于生活的阅历,手段和方式在于作者的思想。鹏程正是把自己的灵感与文字运用到极致的作家,他的故乡,在他的诗歌里高耸入云;他的城市,在他的诗歌里五彩缤纷,高尚优雅。

    他说,新媒体的出现是必然,但无论如何,作家必须坚持自己的写作向度。就拿诗歌来说,百年新诗,今天面临的却是严重边缘化,在物质与精神的较量中,诗人的声音逐渐沙哑,鹏程愿意用宽阔的心去原谅人们对诗歌的遗弃,但是却无法容忍一些伪劣的诗人无病呻吟。在诗歌缺少,诗人泛滥的当今,人们彷徨:什么是诗人?胡乱的拼凑几段文字,坐在自己的衣兜里嚎啕,就自称诗人,这不仅是愚弄读者,也是对诗歌的幼稚诠释,更是对诗人桂冠的极不尊重。他认为:诗人是受人尊重的,诗人是有尊严的。诗人与写诗的人是有界限的。

    在物欲横流的浪潮里,诗人欲说还羞,诗歌的穷途末路便是自然而然的了。诗歌成不了卖钱的气候,一些诗人谈钱色变,以为诗歌天生与经济绝缘,以为只有与钱绝缘的诗歌才是诗歌,才是诗人的风度。于是,诗歌永远生活在低处,生活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那些可悲的诗人还在孤芳自赏,自命不凡。一些见光死的诗人,在虚拟的世界里,把诗歌与读者隔离,把现实与幻想隔离,把生命抽象,用无数虚幻的头衔鱼肉网民。一些评论家、一些学者、一些诗派的倡导者用心良苦,可是他们的蚂蚁之力挽救不了一大群不争气的诗人,更挽救不了这个“敌视”诗歌的岁月。但是,作为把毕生都献给文学事业鹏程来讲,一定会有一批诗人不计名分,不计得失,正在超凡脱俗地前进,突围诗歌的怪圈!

    对人性的挖掘,对生命的疼痛,是周鹏程写作的动力;也是他写作的自我意识。他常常把自己的爱恨情仇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甚至过早还亮出自己的底牌。许多怀揣美好理想的青少年,对文学期望值太高,想一夜成名成家。于是兴趣盎然勇闯文学这座独木桥,有些放弃工作,有些丢弃生意,以为稿费可以过日子。结果被别人视为“酸文人”。周鹏程在大学期间写过小说、诗歌,办过文学社。但是大学毕业后,迫于生计,放弃了几年写作。直至生活、家庭基本稳定后又重新开始写作。写作可以让自己向人们诉说,可以把心灵的河道疏通,所以他一直坚持。

    近些年,周鹏程主编《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1940-2015))》《中国乡愁诗歌精选》等10部文学著作。主编这些书他的目的就是给全国的诗人提供展示平台,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出书款都有他自己支付,还要倒贴邮寄费。

    但,这些付出他无怨无悔!

     

    永不言弃的艺术情怀

     

    周鹏程近年来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文学造诣也在与日俱增,他创作和编辑的一部又一部文学书籍让人震撼。他的诗歌研讨会,朗诵会让很多人受到启迪。在《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华西都市报》《星星》《诗选刊》《四川文学》《延河》《散文诗》《草地》《西部散文》等50余家全国公开报刊发表作品数百万余字。出版诗集《花开的声音》《迷雾城》《旧年的雪》,报告文学集《青春踏歌》《雪域国是》,散文集《永远的影子》等。连续两届获得《重庆晚报文学奖》。2017年加入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201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8年11月,他不怕高原反应,独自背着行囊到西藏,走遍昌都市区和4个区县采访重庆援藏干部,了解重庆援藏人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赞美他们的政治素质,讴歌他们的奉献和担当精神,历时整整一个月。在雪域高原上,4000米以上的藏区,他不顾感冒、咳嗽等身体不适状况,日夜坚持采访,访问干部群众达120余人。收集援藏素材60余万字,创作30万字的报告文学《雪域国是》,已与西南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事宜。12月初返回重庆后,他因为严重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胸膜炎住进了医院。

    在昌都采访期间,他创作了诗歌《写给达因卡的兄弟姐妹们》刊登在重庆晚报副刊,极大地鼓舞了大批援藏干部,诗歌《翻越朱角拉山》写出了类乌齐县的艰苦条件,他用诗歌赞美英勇的西藏人民。这首诗被北京诗人、书法家王爱红书写成书法作品,收录进《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一书。

    “河流日夜奔腾,是想和海汇聚,海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不停地写着诗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不停地靠近生活,是为了更音准地高歌......”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便只顾风雨兼程!

    周鹏程绝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眼前的苟且,他正以充沛的精力,以大巴山傲视苍穹的姿势,挥毫胸襟,浓墨重彩地书写着美丽河山和时代华章!

    鹏程,加油

    形象舞台 更多>>
    法制在线 更多>>
    友情链接  
     重庆报道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城口县人民政府网   丰都新闻网   开县之窗   中国奉节网   云阳网   中国彭水网   忠县忠州新闻网   武隆网   潼南网   重庆綦江网   璧山网   铜梁网   大渡口网   涪陵网   http://www.qianjiang.gov.cn/   北碚新闻网   九龙坡网   巴南网   南岸网   江津网   三峡传媒网   华龙网   印象重庆网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东路半山花园;咨询电话:17723153467;邮箱:18286073633@163.com    新渝网运营中心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补救。 

    建议用1440*900分辨率 ICP备案号:渝ICP备14005817号 商标注册号:45958559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