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16-2018)(以下简称“食用油新国标”)的落地,许多厂家讳莫如深的调和油配比得以公之于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长期以“黄金比例1:1:1”占领消费者心智的金龙鱼旗下的多款产品主要原料都是价格较为低廉的转基因大豆油或菜籽油。
“新国标出台前,厂家在产品外包装只标注调和油的勾兑油料成分,但不表明配料的勾兑比例。在命名时,厂家却以最贵的油料冠名,使得产品价格暴涨并谋取更多利益。而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仍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低价油为主。”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调和油配方公开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商家利用名称引诱消费者,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现象。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专利配方、产品配比等问题向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品牌所属公司、丰益国际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公关部发去采访函,该公司回应称:“我司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按照新国标要求,积极对产品标签标识进行了修改,2018年12月21日起生产的产品均符合新标准的要求,产品的标签标识以及相应的广告宣传均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两个版本的“黄金比例”
作为金龙鱼系列的龙头产品,金龙鱼食用调和油(现已更名为“食用植物调和油”)宣称其拥有脂肪酸均衡的“1:1:1黄金比例”,即8种植物油按科学脂肪酸配比调和而成,“平衡营养更健康”。另外,金龙鱼在京东等电商的官方旗舰店中,宣传视频以及展示页面还突出了“国家发明专利配方”这一特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其实有两个版本,它们名称、包装相似,只不过一款有“非转基因”标识,另一款没有。二者的配方大相径庭,却用着一样的宣传语。
金龙鱼食用植物调和油(转基因)的配料表显示,转基因原料高达70%:49%为转基因大豆油,21%为转基因菜籽油。对此,益海嘉里方面回应称,不论是转基因原料还是非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食用油,只要是国家批准使用的原料,都是安全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另外,这款转基因调和油包装上的右侧醒目位置还印有“中国发明专利配方”的字样。《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包装上提供的专利号(ZL 2014 1 0256274.7)查询发现,这一专利的名称为“调和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内容仅仅是一种新的芝麻油制备方法,用以改善风味。
金龙鱼京东旗舰店的产品故事一栏中还提到,2005年,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产品配方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02 108374.6)。《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现,这一专利的名称为“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调和油”,其中阐明了“只有各植物油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菜籽油20%〜65%、玉米胚芽油或花生油或葵花籽油或红花籽油或它们的任意组合15%〜71%、大豆油或亚麻籽油或它们的任意组合2%~42%、芝麻油0%〜5%’时,才是比例合理的脂肪酸配比。”
然而对比金龙鱼转基因调和油的配料表发现,这款产品与专利中所述的配方并不相符,大豆油含量超出专利配方7%,多出了稻米油、胡麻油等原料。益海嘉里方面称,这是公司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专利号为ZL02 108374.6)基础上研发的。
至于金龙鱼所宣称的“黄金比例”“选油要看脂肪酸配比,1:1:1有助于脂肪酸平衡”等也受到了营养学家的质疑。
“调和油看起来比单一油的品种更多,但不能说调和油一定比单一油的营养价值更高”。有着21年从业经历的春雨公众营养专家郝艳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调和油如果配比得当,的确可以满足三种脂肪酸的摄入,但这样做的成本极其高昂,市面上打着调和油旗号的大多是廉价油的混合,里面的比例不一定能达到企业所宣传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1:1。
除了龙头产品“黄金比例”调和油近一半的原料是转基因大豆油之外,记者在金龙鱼葵花籽清香型食用调和油、金龙鱼花生浓香型食用调和油的配料表中发现,这两款油的配料中转基因大豆油分别占到了94%和96.7%。益海嘉里方面表示,原金龙鱼花生浓香型调和油、金龙鱼葵花清香型调和油均是对于产品风味的描述,并不是风味油种的比例越高越好,而是比例合适,以满足消费者对风味的需求,在价格上又比较亲民。
油品行业内人士苑士锋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在转基因大豆油是3元1斤,而非转基因大豆油是3.5元1斤,1吨转基因大豆比1吨非转基因大豆便宜1000元。目前市场上转基因大豆油占80%〜90%,大部分来自美国、巴西等国家。“因为转基因大豆油量大、便宜,所以很多调和油会用转基因大豆油作基底。”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和非转基因原料相比,转基因原料的毛利高15%,主打性价比的中低端产品很多用的都是转基因大豆。
在天猫金龙鱼官方旗舰店中,金龙鱼食用调和油(转基因)(5L)售价为59.9元,而明确标有非转基因字样的调和油售价为72.9元。只是两者销量差距较大,店铺数据显示,非转基因调和油月销1869笔,转基因调和油月销4210笔。益海嘉里方面表示,不同油种的价格是受油料来源是否稀缺、油脂加工工艺等多方面影响,产品售价上会有差异,但产品价格与油种的营养价值本身没有关系。
被迫曝光的“行业机密”
食用油市场主要分为单一食用油和调和油两大类,其中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照营养和风味,以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16-2018)》实施之前,单一食用油已有《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5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而调和油具体比例一直以来都是各家企业的“秘方”。在《北京青年报》2013年的报道中,被问及现售调和油配比时,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透露。
“在新国标之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这也导致调和油逐渐成为了企业玩弄概念,以次充好,具有欺骗性的‘劣质油’。”刘少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厂家在调和油的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油品,并以此进行冠名,如“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橄榄调和油”“深海鱼调和油”等。由于标签上并未标示各种油的配比或百分比,消费者也往往忽略了“调和油”几个字。而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仍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低价油为主仅仅加入极少量(有的甚至低于1%)“高级油”,价格却因此暴涨。
“对于很多食用油企业而言,调和油的利润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大豆油,这正是近年众多企业投身调和油品类,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缘由所在。”调和油专家祝启明称,在当前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例如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即3%的盈利。而调和油,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两倍。相对于食用油庞大的市场基数,利润相当可观。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发现,金龙鱼一款名为“橄榄原香型食用调和油”的产品多次卷入消费纠纷,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误导、欺诈消费者。
2017年4月25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判定金龙鱼橄榄原香型食用调和油标签存在瑕疵,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法院支持了原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主张三倍惩罚性赔偿。
2017年10月30日,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认定,金龙鱼橄榄原香型食用调和油系由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二种配料调和而成,但嘉里粮油公司的油品名称中仅出现一种配料,即“橄榄原香型”字样,对另一配料即“葵花籽油”却予以忽略,并未出现在产品名称中,系对“橄榄”的突出与暗示。但嘉里粮油公司并未在商品的标签上对橄榄油的添加量进行标示,应当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法院支持了消费者退款及要求被告支付价款10倍赔偿金的诉讼请求。
祝启明认为,新国标出台后,对于产品的品牌忠诚度以及公众信誉都是一个挑战。“公开配方后,如果实际配比不是其宣称的脂肪酸平衡1:1:1,金龙鱼将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或经营风险。如果消费者发现实际配比和宣传存在较大差异,将极大削弱消费者对于金龙鱼的品牌忠诚度,降低其产品竞争多年来形成的比较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