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全民热爱诗歌的时代。
1980年春天,在位于四川省涪陵市江东的涪陵师范学院,一位戴着眼镜的儒雅青年正伏案写诗:
你是害怕狂风浪蝶的玷污,
还是恐惧霜欺雪压?
连昙花尚有一现的时刻呢!
无花果啊,为啥总不见你开花?
错了,谁个没有青春年华,
不信?你去问问植物学家。
花朵在我的心中静静开放,
何须学浅薄之徒炫耀自夸!
这首题为《无花果》的短诗,当时在全校诗歌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诗虽短,只有寥寥八行,但饱含着无花果人生境界的深刻寓意,成为这名学生一生为人、为学、为师的真实写照,那就是“不问开花过程中的荣誉与芬芳,只注重结果时的灿烂与红黄!”
这名学生,后来成为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较大影响的中小学教育教研专家,他就是重庆市石柱县教委原教研室主任、县教委原副主任、县政协原副主席谭小林。参加工作近40年,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无花果人生境界,阐述着无花果人生境界的那种隐于淡泊中的繁华精彩。
1
“一杯茶,一本书,即便陋室,亦自得其乐。”这是谭小林无花果人生的真实写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持“静听楼下语,坐看窗前月”的潜心求学与科研精神。
和一般人相比,谭小林的青少年生涯是比较坎坷的。幼年时即遇到三年灾荒年,饱尝了“饿其体肤”之厄;少年求学时又恰逢“文革”,经历了“苦其心志”之困;青年时“上山下乡”,遭遇了“劳其筋骨”之累。
不过,正是这些坎坷,铸造了谭小林淡泊名利、坚韧追求的性格,成为他那无花果人生境界的美丽源泉。
1955年5月,谭小林出生在石柱县城老街。3岁那年,受当时自然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影响,闻名中外的三年灾荒年来临,一家人经常吃不饱、饿肚子,这给幼小的谭小林留下了深刻印象。时至今日,喜欢粗茶淡饭的他还能回忆起当初的艰难。
灾荒年结束后,谭小林上了小学。然而,正当他对学习如饥似渴时,却在小学还没有毕业那年偏偏遇到了“文革”,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极大破坏。尽管后来谭小林还是进入石柱中学读了初中和高中,但学校课程开得越来越少,而参加批判和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个对个人成长十分关键的中学时代,喜欢读书的他却不顾纷扰,始终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一心坚持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读书。
1974年,谭小林从石柱中学高中毕业后,立即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石柱县农场当知青,先在科研队干农活,后又安排到猪房负责养猪,兼职兽医。
养猪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只有用心,仍有空闲的时候。在夕阳下、晨曦中,即使坐在猪圈旁地上,面对养猪场臭气熏天的环境,谭小林仍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地读书。
在当时,尽管可以阅读的书籍非常少,但谭小林仍然千方百计找书读。“当时,有个同学在县城土产公司做零工,听说他说收购的废品中有本《高中数学复习题集》,我立即抽空带了一本书步行跑过去,求他设法调换出来。”谭小林回忆说。
正是由于这种始终不放弃学习的坚韧精神,使谭小林积攒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全国恢复了高考,这给数以万计的下乡知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功底扎实的谭小林成为高考大军之一,参加了1977年底的首次恢复高考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七级高师班录取。
1981年夏天,谭小林大学毕业,分配志愿表上几个志愿全是填的回到家乡石柱县当老师。如他所愿被分配回石柱师范教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清醒地感觉到专业水平很有提高的必要,喜欢读书的他决定继续进修深造,并于1985年考入四川教育学院中文本科班离职进修。1987年毕业后,本可以留在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学校任教的他,作出了一个让人惊奇的决定,毅然选择回到石柱,继续在石柱师范教书育人。
截至退休前的2014年8月,谭小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35年。对事业的专注与努力,成就了他和旁人不同的耀眼成功。纵观他33年的工作历程,可以划为教书育人、教育科研、培养优秀人才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让人惊奇的是,在每个阶段所花的时间,恰好都是11年,都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
在第一个阶段,他成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在第二个阶段,他成为重庆首批正高级研究员、连续三次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在第三个阶段,他担任全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魏书生等全国教育界名家一起,成为教育部教师培训国培首批专家之一,是全市唯一入选专家库的语文教学专家。
2
2014年7月的一个下午,和往常一样,出差回来的谭小林提的行李中,大部分仍是书籍。这些书籍有的是别人送的,也有他在都市淘书店购买的。
刚刚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谭小林便掏出手机,急不可待地给一个学生打电话:“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给你送一套明清白话小说集。”
此前,谭小林还曾经给这位学生送了好几次书,总价值将近两千元。其实,这位学生并不是他亲自教过的学生,只是在他任教的师范学校读过书。他们最初的认识,只是在走廊间偶尔的点头招呼。但是,作为难得的良师益友,谭小林从27年前的那天开始,就始终关注着这位学生在写作中的成长。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喜欢剪报的他还将这名学生在县报和地区报纸上的副刊文章收集齐全,为学生在写作上的点滴成长感到舒心开怀。
对一名自己未曾授课的学生的长期真情关心关注,体现了谭小林内心深处的美丽良师懿德,也是谭小林无花果人生的惟美佐证。在担任教师、教书育人的11年时间里,谭小林始终坚持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三导教育”,即“学习生活指导、职业生涯辅导和成功人生引导”,他始终坚信,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教学生3年,为学生想30年,为国家民族想300年。”
积攒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谭小林开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在初为人师那一年,他就意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将“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一以贯之的追求。从1982年起,他便开展了“自学、导读、训练”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自编了《寻找金钥匙——学习方法漫谈》讲稿,收到了明显效果,实验班学生毕业成绩人均得分多次名列全地区第一,不少学生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习作并获奖。
“我的一生主要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当教师。”谭小林不仅对教师职业“痴情不渝”、无怨无悔,还对这一职业充满敬重和希望。2010年9月28日,年已五旬的他应邀赴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在该校2010级免费师范生入学教育启动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面对在场的上千名学子,儒雅稳重的他在演讲举止中多了几分激情,在半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他时时举臂呼吁并鼓励在场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自觉,作好职业规划,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当一名优秀教师,把青春和才智献给可爱的教育事业。
“桃李天下,芬芳荟萃。”而今,经过谭小林“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不仅遍布石柱县各中小学,成为支撑石柱土家山寨教育教学力量的支柱,他还通过外出讲课讲学等方式,为四川、重庆、浙江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千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到了全国各地,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
3
“虽然不能说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就一定不是好教师,但可以说不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和运用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真正合格的教师。”初步获得成功后,谭小林加强了对教研经验的总结和探索,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由于长期的伏案写作,谭小林双眼近视,然而,凭借对事业的热爱,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读书思考之余,用自己的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文稿纸上写作,写下了不少的教研论文和教学巨著。
截至目前,谭小林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00多篇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其中8篇被多家全国知名大学资料中心全文复印,50多篇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大典》等论文集,主编了《读思练课堂导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语文教师的行走方式》,《高中语文经典助学》、《高中语文复习与3+X考试》,参编了12本专著,40多篇(项)教研论文和教改成果获省市级和全国级奖励,总结的“自学——导读——训练”三阶十二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全息元导读法和学法指导的“四条途径”、“五条规律”在市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收入多本著作,被不少教师借鉴和推广,为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卅年埋头磨砺,幸获今朝锋光。”与此同时,谭小林还总结了“KJ写作训练模式”、“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被中央编译局和中央教科所等国家级权威机构收录入书,先后在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省级骨干教师,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举办讲座30多场次,10余次应邀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介绍经验、宣读论文和上示范课,参与了多个国家级教研课题并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所主持,参研的课题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凭借在教研上的卓越成就,谭小林受到了教育界的更多更大关注,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1991年,在从教十年后,谭小林被四川省政府破格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两年后,又被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表彰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谭小林还先后当选为重庆市首届、二届和三届政协委员、市科协一大代表、中国学习科学学会理事、重庆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市特级教师专委会常务理事,被推荐为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重庆市中学高级教师文科评委会副主任,语文学科组组长、市特级教师评委会文科组成员。
与此同时,谭小林的事迹还先后被《川东南报》、《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四川广播电台先后报道,并收入了《中国特级教师辞典》、《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教育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语文名师传略》、《中国学习科学大辞典》(人物卷)、《中华百年》(人物篇)、《四川中青年科技英才》等辞书中。
面对荣誉和社会的肯定,谭小林始终奉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坚持自己研究学问的书生本色,不为名利所诱所惑。即使是在兼任县政协副主席和县教委副主任这些职务时(他戏称“客串”),他也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事业中。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他放弃了不少休息时间和节假日,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使自己的无花果人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今,虽然已经退休,但退而不休,作为重庆市闻名全国的著名教育专家,谭小林仍然专注于教育科研,并把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身上。在他的培养下,他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的几名学员近几年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名师和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教育名师赵谦翔曾这样评价他:“小林高足如云,育人功德无垠。”他培养和影响的一大批骨干教师正迅速成长,为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着积极作用。
有一种植物,不是不开花,只把花蕊藏在心中,默默地结出结果,这种植物叫无花果。在事业和工作中,书生本色的谭小林正体现了“无花果”的最美精神内涵,默默努力,不注重花儿开放的芳香与艳丽,但人们总能在不经意间就看到,他用全部精力结出的丰硕甘甜果实…… (原载《重庆纪实》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