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2月23日电(记者钟旖)中新·重庆讲堂23日正式开讲。著名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黄济人作为首位主讲嘉宾,以“为文之道”为题,畅谈他对文学与新闻的理解,并结合文学创作经历,回忆若干往事,传达其对文学创作的初衷与见解。
黄济人是中国著名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代表作有长篇纪实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命运的迁徙》,长篇小说《崩溃》《重庆谈判》,以及《黄济人文集》(1-5卷)等。
图为著名作家黄济人谈“为文之道”。陈超摄
“文学写作,需要发自内心,这比用形容词鲜活得多。”黄济人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新闻媒体人的采访有相似之处,比如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不能随意乱来的,需要去找人详谈,反映客观真实。
“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有很大的区别。”黄济人强调,采访要脚踏实地,不仅要“交流”还要“交心”。所谓“交心”,就是把采访对象当成自己的朋友、长辈,在接触中多换位思考,用真诚换真诚。
图为中新·重庆讲堂现场。陈超摄
黄济人建议,文学爱好者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可多尝试长篇文学的创作。当然,文学不分高端、低端,文学创作也不应“在一棵树上吊死”,作家可在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样化体裁中,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社长李安江表示,新的时代,新闻创作面临新的创新与发展。新闻与文学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记录时代、不负人民、互融互通。新闻创作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向文学学习,比如新闻文体借鉴文学的表达方式与叙事技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并丰富新闻作品的体裁和表现力;需要积极寻求与文学的相容性,在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融合文学的表现和创作技巧,实现新闻与文学语言技巧的融合,从而使新闻作品更具创造力,使新闻创作保持新的活力,满足受众不断发展的文学审美需求,实现新闻文学的健康发展。相信黄济人主席的传授,将对记者、编辑的新闻创作提供有益指导,也将更好地促进分社工作。
图为著名作家黄济人与书迷互动。陈超摄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恰逢中新网·重庆(重庆新闻网)文艺频道正式上线5个月,黄济人特意送上题字以示祝贺。
本期讲堂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主办、中新网·重庆(重庆新闻网)文艺频道承办。重庆文学艺术界相关代表、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全体员工聆听了讲堂,并以问答方式作了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