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现在即将拍成..
  •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巴渝传真 区县频道 基层风采 焦点报道 形象舞台 在线阅读 党建平台 新书展示 成渝双城 景点推荐 重庆纪实 藏地心迹 便民工具 法制在线 文学书院 旅游生活 校园天地 企业经营 乡镇频道 中医与科学 巴渝交通 文明风尚 广告发布 妇女生活
    党建平台  

    廖益书:草根县长温礼江

    来源:本站 / 作者 廖益书/ 编辑 刘晓/ 审核 叶梓 发布时间: 2024/4/1


          

                             序 章             

    温礼江出身于永川来苏浪门滩(俗称“赵门滩”)一个中农家庭,祖辈靠租种当地大户人家土地为生。后来在大姐的帮助下去五间圣水中学读初中,因姐夫病故失学回来苏种地。1949年12月永川和平解放。1950年初温礼江给来苏镇粮食征购队带路到各村征购粮食,多次巧妙躲过土匪袭击,将粮食安全送到区公所,受到区公所的表扬。1952年正式参加工作,后任王坪乡乡长,1954年入党,同年调县委组织部任干事,1958年,年仅24岁的温礼江任西北公社党委书记,1965年当选为永川县县长。

    “动乱年代”中挨批斗、关牛棚、隔离审查多年。1972年恢复工作,先后任永川县革委会副主任,分管农业兼任关门山水库水利工程指挥长,隆昌县革委会副主任兼沱灌水利工程第二期指挥长,重庆市属国企潼南罐头食品厂副厂长、重庆市供销总社农副产总公司总经理直至退休。

    温礼江长年累月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与病魔顽强抗争,终因病毒感染,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于2023年1月与世长辞,享年89岁。

                          

                             

    温礼江在西北公社任党委书记6年时间里,西北公社共13个大队,人口近14000人,因为各项工作走到了全地区前列,被地委视为典型推广。1959年初为了解决全公社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温礼江身体力行,组织社员修建箕山脚下的粽粑水库,挖堰塘十多个,修堰渠10多条。“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永川遇上了百年未遇的大旱,整整近九个月未下雨,河流断流,直到第二年端午节后才下几颗毛毛细雨(小春严重受灾几乎颗粒无收,大春无法栽种),在极端困难面前,温礼江组织社员战天斗地,保证农民基本口粮每人每天4两谷子,提出一条“稀饭引路、红苕、牛皮菜当家”填饱肚子为目的的路子。后来一开始下雨,温礼江立即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除坡土栽满红苕外,还在山边、田坎栽红苕,种牛皮菜、飘儿白,南瓜、豇豆,挖葛根、芭筊头等野菜填满肚子,与群众一起熬过了灾年。后来,这个经验还在全县推广。因长期饥饿和严重缺乏营养,全公社多处发现罕见“怪病”—水肿病。这种病死亡率极高,多为五、六十岁老人和身体钱健康的青少年。温礼江立即向县委、地委汇报,要求地区医院派医护人员支援,将胜利大队的保管室和公共食堂改建为临时“公社肿病”医院,组建临时医院工作班子,温礼江兼任临时医院书记,集中全公社几百重症患者住院治疗,24小时值班,保证每人一日三餐有红苕稀饭和肿病糕一块。“肿病糕”是临时医院自制的消肿药,用麦麸和油枯、包谷粉、苕糖做成。公社几千斤红苕,把几百名肿病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其中胜利大队肿病重症患者陈大娘走出肿病医院后,给医院下跪表达谢意,她说:“是院长和温书记救了我的一条命”。由于治疗到位,西北公社是全县死亡人数最少的一个公社。永川县委、县政府将西北公社创建“临时肿病医院”,作为经验推广,还得到了地委的肯定。

    1961年,温礼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号召全公社支援缺粮重灾区江北、璧山两县,组织无偿运送红苕藤5万多公斤,使两县能栽红苕的土地几乎全部栽满。冬季红苕丰收,农民得以度过寒冬和春荒,因感念西北公社的无私支援,江北、璧山的群众称其为“及时雨”“救命藤”。西北公社因此而出名,被四川省评为“先进集体”和“模范公社”,温礼江也因此受到四川省委的表扬,接受记者专访,其事迹被《四川日报》刊发推广。可是他的父亲却因病过世了,等温礼江忙完工作赶回老家来苏,未能间上父亲最后一面而痛哭流涕。他抱着门板上的父亲的遗体,发疯似的哭喊:“爸爸!爸爸!我回来晚了……”

    1963年,他与地区农业局、水电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西北公社缺水问题,谋划将小安溪的河水用“二级提灌”方式引到各个大队每个生产队,保障了水田旱地满栽满插。小安溪提灌工程1964年完工,河水从田坝一队水分两路,一路抽到几十米高的红珠坳黄墙、胜利、粽粑、文曲、萱花5个大队,另外一路从田坝翻过干田坳到黄墙、胜利、潮水、永利、白庙、水口、峰岩6个大队,全公社基本实现水渠灌溉。并且每个大队建起“机器打米房”,消灭了几千年谷子用擂子擂成的糙米,石碾碾成熟米,繁琐的重复劳动。地委书记崔大田通知8个县的县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到西北公社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西北公社水保丰收”先进经验。当时的口号是“人定胜天,河水上山”,《四川日报》对西北公社的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60多年前 “南充的火花公社,永川的西北公社”都是有名的公社,温礼江功不可没。

    1965年初,经永川县人民代表投票选举,四川省委批准,国务院备案,年轻的温礼江当选为永川县县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持召开县农业局、水电局等单位干部大会,动员农林水等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进入角色,为保证1965年粮食大丰收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永川是农业大县,民以食为天,水是生命之源,他要求大家为永川农业大发展献计献策,建功立业!

    温礼江带领少数农水电干部走遍永川9个区50多个公社加松溉镇。实地调查研究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那个时代没有乡村公路,他与随行同志一道,天晴穿草鞋,下雨穿胶鞋,靠双脚走遍了全县。最偏远的永兴(现在的永荣)、普莲(现在的金龙)、何埂的柏林石笋山、仙龙的吉安都不放过。在英山上的新店公社,发现有些水田无水栽秧,公社书记芶国恩汇报:“新店是靠天吃饭,没有小溪河流,天干无法栽秧”。温礼江就现场办公,与水电专家一起想办法,大家建议:“由永川县政府出面,与永川煤矿(永川煤矿属于永荣矿务局管,矿务局又是省煤炭厅管,永川煤矿也是一个县团级单位)协商解决新店公社的问题。”

    温礼江回永川后找到地委书记崔大田,向他汇报了情况,崔大田与省煤炭厅长熟悉,在崔大田的帮助下,温礼江于1965年冬天直接找永川煤矿矿长协商,就水管运输问题、用电用水问题达成协议。由永川水电局将几百根直径为20公分的铸铁水管运到双石煤台,由双石到永川煤矿的交通大动脉一小火车将水管运到永川煤矿,再由新店公社组织社员一根一根抬上山。为了方便协调指挥,温礼江干脆住到新店公社,终于将永川煤矿1号矿井地下水提灌到山上农田,电也从永川煤矿输送到了新店公社,从此,新店公社告别了照明靠煤油灯的历史。1966春天当“水上山,电灯亮”后,温礼江和水电技术人员才满意地离开新店。他们离开时,公社党委书记芶国恩与温礼江握手拥抱,送行社员张大爷等人热泪盈眶地说:“温县长心里装着老百姓,我们谢谢你!”温礼江笑着说:“你们不能谢我,真正要谢的是党和政府,还有永川煤矿。”

    回到县里后,温礼江带领农业局果技员王俊其到仙龙支持区委书记周希荣发展多种经营,栽种柑桔;随后,他又带领水电局技术员到临江,利用临江河天然河滩修建第一个小型发电站,解决临江街道居民和永七中用电;忙完临江的工作,他又和农技员去陈食公社指导试行“二禾稻(书名:再生稻),一种双收,增加产量”;然后又“马不停蹄”到东南公社玉清大队水稻示范田指导工作。他还卷起裤子,下水田与社员一起插秧,手脚麻利,栽秧技术不亚于插秧老把式,当时马路边站着不少围观群众,社员们说:“县长下田栽秧,不佩服不行!”

    在温礼江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1965、1966年永川两年粮食连获丰收,农村家家户户杀猪过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7年2月,温礼江处理好沿尔塘煤矿矿难事件后,他们一行翻山从板桥来到三教区公所,与区领导一起检查研究整修水库,同时准备回永川前去来苏关门山水库(因1962年连降大雨造成水库大坝决堤并冲毁)实地调研。正在此时,永川县政府办公室打电话通知他回去向“造反派”交权。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只好步行赶回永川。

    1967年2月13日温礼江就这样被“造反派”赶出了县长办公室,离开了永川县政府大院,开始了漫长的接受批斗、进学习班、隔离审查……。


                             二

    1972年7月底,永川城市人口激增,多家国防科研单位和企业以及船舶工业企业永红、红江、跃进、长征和387等保密单位落户永川。时任永川县武装部政委、永川县军管会主任、永川县革委主任的刘明田主持召开县革委常委会,研究讨论解决永川城关镇人口的吃水问题,重修关门山水库议案。会议一致通过决定:重启关门山水库工程的建设,由分管农业的县革委副主任温礼江兼任工程指挥长。

    1972年8月,关门山水库枢纽工程重新上马,临危受命的温礼江立下军令状:“有条件要修,无条件硬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深知自己初中未毕业的学历,对水利建设基本就是一个外行,要想完成这么宏伟的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不是当年修粽粑小水库,而是临江河截流修建“河湖联通”的中型水库,必须尊重科学,重用水利技术人才。

    于是,温礼江第一时间去地区水电局,找到马逻局长,请求他们对关门山水库堤坝的建设给予技术支持。马逻(副指挥长)立即把水利工程师谭定富请来相见,温、谭一番深入交谈,温礼江确定了水利专家谭定富为水利工程技术这一块的负责人。接着,温礼江去找地区工业局卓局长,经协商江津水泥厂同意划拨20吨水泥指标给关门山水库。之后,温礼江组织县农林水电等各局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又与来苏区委书记周松柏、城郊区委书记唐继林商议,解决了水库建设所需劳动力的问题;又与粮食局长方坚协商,解决了粮油补助等问题。

    关门山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后,指挥部借住社员的茅屋开会办公,随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请来谭定富、杨炬渊、曾炯照等多名水利专家,设立水利技术办公室,水利专家们多次徒步实地勘测,从工程设计初案到施工方案;将来苏到关门山的5公里简易公路修通(便于运送物资);动员库区社员搬迁。当年的政策规定,搬迁户自种自收,不交公粮和农业税,但是没有任何安置费和补助。社员们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几百人搬迁腾出库区水域。

    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发动、工程设计、组织人员等准备工作后,1972年11月,关门山水库建设会战正式开始。来自来苏、城郊两个区的社员,汇合石匠、篾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等3000多名青壮劳力,还有全县抽调的机关干部近百人,一起开赴水库工地。大家责任到班组,岗位到人,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利之战。

    当时的政策是:参加会战的社员自己带口粮,晚上回家住,不付工资,每天补助工分10分,各回各自的生产队结算分配;每人每天补助大米4两,每人每月补贴菜油5两,猪肉1斤(当时正处票证年代,什么都是凭票购买),香烟5包(自费);工匠人员每天另加2角钱补贴。

    工地上没有大型机械可用,土石方作业基本靠人力完成。为了多打粮食,填饱肚子,社员们论起锄头挖的挖,用撮箕撮的撮,用箩筐抬的抬,一挑土一挑泥,一捶一捶开山打石头,再将石头一铁錾一铁錾凿成条石……不管日晒雨淋照样露天作业,几千人没有一个人当逃兵。指挥长温礼江脚穿草鞋,头戴草帽,风里来雨里去,与大家同吃同住,有时还要参加劳动。下雨天,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到各工地查看工程进展。整个建设工地大干苦干加巧干,上下齐心,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关门山水库设计坝基宽30多米,横切面下宽上窄呈金字塔型。工程核心是大坝基脚,需先用水泥、河沙、石子混合垫底,安装条石,再用高标号水泥勾缝。坝基上面的片石和泥土用人工夯实,几十个社员用石碾在大坝上拉,来回压实,均质土夯。坝底留有一条长、宽、高约为2米的涵洞,水流入下河道来苏河,专供城区居民饮用。此外还修有泄洪道,备防洪专用。

    要提前完成任务,工期紧迫,温礼江找到省委组织部,得到部长安发孝的支持,请来了成都的挖掘机和压路机,无偿支援永川的水利建设。机械作业大大加快了工程速度,仅用一年时间,于1973年10月底,水库主体大坝基本竣工。水库收水面积为1560余亩,库容约1500万立方米,坝高26米,坝顶长163米,坝顶宽10米。水库的建成,是一座以老城供水、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解决了永川县城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居民近10万人吃水难的问题。

    当关门山水库的优质饮用水流进永川千家万户时,群众高兴地说:“关门水库是水缸,我们再不用四处找水吃了!”。关门山“大水缸”由此而得名(那是40多年前的称呼)。

    堤坝完工后,指挥长温礼江继续带领建设大军,完成了水渠、堰沟、渡槽等等配套工程,自此社社通水、队队自流灌溉。创造了有“人工天河”之称的渡槽,它是水库配套工程的一大特点,有跨度最宽的“天河”登东渡槽,高一百多米的乱石坡石质渡槽,犹如巨龙横跨来苏与来仪之间;加上来仪梅坪石质渡槽、来仪隧道渡槽、兴隆渡槽三级提灌,水库里的水“飞越”来仪的马颈子坡,实现了乡村自流灌溉。

    历时三年,温礼江带领水库建设者,凭双手成功建成永川关门山水库。


                           

    1975年10月,四川省委调温礼江任隆昌县革委副主任、分管农业并临时兼任四川省水利重点工程一沱灌二期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这项工程将沱江之水从内江碑木镇石盘滩通过提灌工程,把江水提灌到几十米高的人工天河—引水干渠,再流入隆昌百万人民的水缸和田野引水干渠中。是继中国“红旗渠”之后又一宏大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全国第二、四川第一的水轮泵提灌工程,总干渠全长12.734公里,引水干渠200多公里,成为隆昌县百万人民的生命基础工程,整个工程分三期完成,温礼江于1976年担任第二期工程指挥长,组织全县几万人参加修建古宇庙大型水库,从动员搬迁到大坝建成,他整整2年多时间起早贪黑与司机邱加全等人一起奔波于石盘滩与古宇庙水库30多公里之间,风里来雨里去,冒雨查看现场工期进程,他去成都找省委常委兼成都市委书记崔大田支持了钢材、水泥和木材,加快工程进展;他有时与社员一起打夯挑泥巴,靠人海战术、肩挑背磨,挖出一个与西湖面积相当的古宇庙大型水库,库容量5600立方米,保障了百万隆昌人民饮用水,深得当地人民的赞许。30年后他重返隆昌,由原县委办公室主任杨文智、邱家全等陪同参观了他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古宇庙水库。现改为“古宇湖”,是隆昌旅游圣地,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湖光山色岛屿点缀像杭州“西湖”,候鸟栖息、湖泊水景、环湖松林等自然景观,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与远方的云山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岸边一邱姓农户家请他们吃了“盐豇豆炖土鸡”、豆花、腊肉,欢声笑语飞过水库,飞向了沱江,飞向了石盘滩。临走时,邱大妈还送了好多土货给温礼江,大妈说:“我们永远记得温主任,您是我们的好主任,欢迎您下次再来!”当汽车离开时,几十个村民向他挥手告别。


                            

    1980年,温礼江奉命调到了省属大型出口食品企业一潼南灌头厂任副厂长。潼南罐头厂是四川省外贸出口和部队后勤军需供应的生产企业。座落在涪江支流琼江边的太安镇,琼江三面环绕,这里水质很好,无污染达国标,是1958年苏联专家选点建成的罐头厂,为国争光创外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分管厂里原材料的种植,发展和川中各家肉联厂猪肉调运。他与原料科的技术人员跑遍了遂宁、射洪、安岳、乐至、内江、潼南等县肉联厂,签订购销合同。同时根据厂家自己的需要,他在潼南跑遍了所有乡村,复兴、三汇、桂林、与果树高级技师郑策等一道在潼南发展黄桃10万亩、蘑菇10万平方,农村增加经济收入,厂家又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特别是发展黄桃生产基地,生产的黄桃罐头得到国家外贸认可,《重庆日报》记者李剑专题采访报道,农民、厂家,外贸三方共赢,皆大欢喜。温礼江与家人在这里工作了6个年头,深得大家的好评,当他调走上车时,两边公路站满了纯朴可爱的欢送工人和领导,有几个老大爷拉着他的手不放,这一刻,他含泪挥手与大家告别。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一句古话。1986年,52岁的温礼江调入重庆供销总社所属的柑桔站任总经理,但办公地点在永川,他带着家人回到了阔别11年的故土。重庆柑桔站原是地委的管理单位,拥有西北冻库、原地区土产站、铜罐驿巴柑站、江津德感柑桔转运站、永川柑桔转运站、柑桔铁路专用线、柑桔中转库及站直属机关。温礼江来到新单位,对于从事多年政府工作与水利打交道的他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但他天姿聪明,很快熟悉情况和业务,进入角色。

    此时正处在企业转型时期,他刚到不久,就遇上“巴柑”分站经理在新疆受骗,把几十年的地盘赔出去了还欠几十万债务带回永川,搞得单位差点发不出工资。但温礼江采取“快刀斩乱麻”迅速处理,将巴柑连人代地交巴县果品公司、江津德感转运站连人带场地交给了江津果品公司,只带回机关几个干部。集中精力将长满荒草的60多亩地修建成了永川食品罐头厂,找永川支援,筹集资金,审批修建手续、缓交税收、环保安全等等。罐头厂建好后,他去潼南罐头厂找老同事支援,从老厂要来几个重要岗位的技术人员,开始试行生产,同时还解决了永川200多人就业和近3000多名临时工作岗位,生产出“昌龙”牌肉类罐头和水果罐头,一部分外销马来西亚;另一部分内销沿海广东、汕头、成都、沈阳等地。正当罐头生产、销售两旺时,可他却昏倒在办公室,职工邓正宇等人把他送往医院抢救。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厂里生产正常吗?”在场的同事异口同声回答:“一切正常,出了点小问题,您安心养病吧。”他一听出了事,翻身爬起来,马上出院上班,谁也挡不住。他爱人骂他是“一条犟牛”。

    温礼江具有超前意识,加上他的工作魄力,又谋划修建永川环南路果品批发市场,将西北冻库改为肉联厂,将单一收购发送柑桔转项为收购销售粮食、柑桔大户。企业由小变大,扭亏为盈,由此出现生机,步入永川纳税大户之一。粮食、罐头、柑桔、果品、收购宰杀生猪等,年销售额达1个多亿,逐步形成一个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资产几千万上规模的中型国有企业。经重庆批准,将重庆柑桔站改为重庆市农副产品总公司,温礼江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直至退休。退休后,他仍发挥余热,支持永川旧城西外老街的改造,帮助新上任的总经理修建永川老街农贸市场,解决了永川上千名人员就业。后来老街市场成为全公司离退休人员的保障资产,老人们在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


                            六、结束语

    温礼江出生于永川来苏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崔大田,庞凯军、李德恩、孙贤铎等一批山东南下老干部培养教育下,加上他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处事稳重,又敢拼敢干敢于担当,30岁成长为永川县县长,走向县级领导岗位,成了一名出色的草根县长。他从政28年,企业工作15个春秋,党龄69年。不管是在政府工作,还是在企业工作,总是与群众打成一片,脚踏实地干好一件件实实在在、悠关百姓生存的大事情。正如一位老乡官员评价温礼江:“他的一生,是为民服务的一生,光荣的一生。”西南交通大学曾教授说:“家乡父母官温礼江,勤政务实泽恵乡梓。”

    温礼江不管是在永川县任县革委副主任兼任官门山水库工程指挥长,还是在隆昌任县革委副主任兼任沱灌工程第二期工程指挥长,以及在潼南罐头厂任副厂长,在重庆市供销总社下属公司任总经理,对工作总是那么执着、那么认真,总是那么兢兢业业,对人民群众总是那么满腔热情、那么平易近人。温礼江对党总是那么无限的忠诚,自始至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家人和子女总是那么爱恋、那么亲切、那么慈祥。正如他儿子在悼词中所说:“我们敬爱的爸爸做到了勤政爱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他是一个尽心尽职尽责的好爸爸,他言传身教,不但抚育了我们几个姐弟成长,而且把我们培养成了对社会有益之人或成为国家可用之才。爸爸永远地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精神财富。”

    温礼江虽然驾鹤西去,但他却将足迹留给了美丽的人间。关门山水库还是那么亲,水还是那么清澈甘甜;古宇庙水库(古宇湖)还是那么可爱,那么美丽动人;永川老街市场还是那么热闹,那么繁荣昌盛!


                             2024年1月于永川


    形象舞台 更多>>
    法制在线 更多>>
    友情链接  
     重庆报道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城口县人民政府网   丰都新闻网   开县之窗   中国奉节网   云阳网   中国彭水网   忠县忠州新闻网   武隆网   潼南网   重庆綦江网   璧山网   铜梁网   大渡口网   涪陵网   http://www.qianjiang.gov.cn/   北碚新闻网   九龙坡网   巴南网   南岸网   江津网   三峡传媒网   华龙网   印象重庆网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东路半山花园;咨询电话:17723153467;邮箱:18286073633@163.com    新渝网运营中心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补救。 

    建议用1440*900分辨率 ICP备案号:渝ICP备14005817号 商标注册号:45958559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