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汉
老家有个毛大汉,为什么叫他毛大汉呢?因为他长得不胖,也不算魁梧高大,一生都没结过婚,靠给别人做长工来维持生活,是个单身汉。所以“毛大汉”称谓的来历成了一个谜。
毛大汉家有三弟兄,他是老大,有没有姐妹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家在离我们老家近10里的半山腰上,只住了毛家和刘家人,那里不通公路很偏僻,他的父亲好像死得很早,只剩下他们三弟兄和母亲一起生活。后来两个弟弟都成了家,据说他最小的弟弟还有点技术,人才不错,在毛家算得上被人瞧得起的人物,只有他单身,好像连他的母亲都没人照顾,也没有劳力种地,日子很难熬。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农活很忙,大爷爷家请毛大汉来做农活。一天,毛大汉在大爷爷家吃着中午饭,有人来通知他,说他母亲吃药自杀了,他听了好像没多大反映,还继续吃着他的饭。但我仔细看他,觉得他心里还是有些触动的,或许是没吃过那么好的饭菜,让他不得不继续吃完了饭再回去。后来听说他的母亲是因为没有吃的而自杀了。本来旁边有人给她把药抢了扔到地下了,但她趁别人不注意又把药捡起来塞到嘴里吃了才死。哎,那个年代,没吃没穿很正常,后人没有能力养活老人也很正常,像毛大汉这种只能敷自己的口食,哪还能管得了他母亲?只是他还有两个弟兄,不应该不管母亲死活吧?一些人都这么议论。
我后奶奶的女婿意外死了,姑妈40多岁,不算老,况且家里需要人来种地,她听说毛大汉想和她在一起,姑妈似乎也有那个意愿,爷爷和后奶奶也想促成这件事,因为我的父亲和叔伯都在城里,没有人去照顾爷爷和后奶奶,毛大汉手脚利索,又挺勤快,经常帮爷爷和后奶奶做点农活,爷爷和后奶奶也喜欢叫他吃饭。但是这个事情被我父亲和叔伯知道了,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原因是毛大汉是个单身汉,家境不好,遭人唾弃,配不上姑妈。他们认为毛大汉是在攀高枝,一家人都不可能接受他,毛大汉和姑妈俩就这样遭拆散了。后来姑妈找了个她们老家的人结了婚。
去年“5.1”节,我们回了趟老家,在地坝坎上看见了毛大汉,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居然没觉得老,看身板还挺硬朗,依然是我小时候认识的那个毛大汉。毛大汉看见我回了老家,也觉着亲热,他手上正捆着准备沤火灰的柴火,对我们微笑着,时不时还吐一口口痰在地上。听爷爷的讲,好像他又在帮着爷爷他们做农活,但不是给钱的那种,是帮干忙,而且好像和爷爷奶奶蛮亲热的,有点像亲人。我们都进了堂屋,毛大汉自觉的离开了,可能是发现父亲不待见他。其实我觉得爷爷和奶奶都老了,自己的后人又不能帮忙做农活,毛大汉只要愿意,照顾一下爷爷奶奶也不是不可以的,这也是我内心的想法,但没找到机会和父亲表达。
其实像毛大汉这种单身汉,一生无儿无女,想想还是蛮凄惨的,值得同情,现在是还有劳力挣口饭吃,如果年龄再大些,再老些,恐怕连口饭都找不到了。也不知道他买了养老保险没有?现在政策好,而且这么多年了,他应该攒了点钱。当地政府也许正在关注毛大汉这个人,等他再老一些,不能劳动了,政府肯定会管他。
人生啊,都各自有各自的命。毛大汉是什么命,真说不清楚!
刘篾匠
家乡有不少手艺人,木匠、瓦匠、杀猪匠、篾匠等等……刘篾匠只是其中一个。在农村,有一句俗话叫做“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意思就是农村是靠天吃饭,要是遇到“打天干”(干旱)或是其他自然灾害,农民的田里颗粒无收,就会饿饭,但是手艺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一门手艺,到哪儿都能挣钱吃饭。
篾匠是做编织活的,席子、箩筐、稍箕、撮箕都是农村每户人家必须用到的生产生活用品,所以前些年刘篾匠一直很忙,一年四季都不缺活干。尽管他们家坐落的那个地方很偏僻,周围几家人户都很穷,但是刘篾匠家都穿得很干净、体面,算是当地的富庶人家了。平日里他自己家也有田地要种,刘篾匠一般都要把比较重的农活干完了才出门挣钱。
爷爷家有一年请了刘篾匠到家来编席子撮箕、箩筐。编这些的原材料就是竹子,篾匠首先要把竹子剖开,拔去竹子里面的比较软的那一层黄篾,留下外面比较硬的青篾来编织,编出来的东西才有合适的硬度,承担重量且耐用。请手艺人到家做活,一般要安排好菜好饭,而手艺人呢,也不会闲着,只要一吃饱了饭就开始做活,意思是要对得起工钱和饭菜,如果要是稍微偷懒,耽搁时间的话就会被主人家看不起,下次就不会再请你了。
记得爷爷请刘篾匠做活的那一年,家里农活不是很忙,刘篾匠带着他的儿子一起来爷爷家,说话很客气,做事很干净,编的席子兜得住水,箩筐撮箕也编得很精巧,看得出来手艺非常好。我爷爷和他聊着天,他的儿子几乎都不说话,看着他的父亲做,他也有模有样的跟着做,丝毫没有懈怠的感觉。刘篾匠告诉我爷爷,他之所以要带着儿子出门,是想把手艺传给后人,说自己老了,今后不能出门挣钱,就把手艺传给后人,不能让手艺失传,同时也是给后人留一个求生的门路。
但刘篾匠做梦也没想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他的手艺真的就要失传了。他的儿子虽然学会了他的手艺,但越来越没人请他了。因为市场上什么篾制用品都能买到,都是机制的产品,样式好看又便宜,比请篾匠编制划算得多。
刘篾匠的儿子越来越没人请他做篾器活了,干脆携家带口到南方去打工谋生,把刘篾匠老两口丢在了老家享受孤独。想到昔日的辉煌和眼前的境况,刘篾匠一天都在唉声叹气……
(梁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