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现在即将拍成..
  •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巴渝传真 区县频道 基层风采 焦点报道 形象舞台 在线阅读 党建平台 新书展示 成渝双城 景点推荐 重庆纪实 藏地心迹 便民工具 法制在线 文学书院 旅游生活 校园天地 企业经营 乡镇频道 中医与科学 巴渝交通 文明风尚 广告发布 妇女生活
    在线阅读  

    奉节薅草锣鼓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4/7/22

    奉节薅草锣鼓

     

     

     

    奉节“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是在夏天薅草(就是用薅锄给地里的庄稼除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更多的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民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

    薅草锣鼓的主要作用是为鼓舞干劲,减轻长时间繁重劳动的疲劳,以歌师傅领唱,众人接腔和唱为演唱形式。薅草锣鼓诞生于集体劳作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薅草锣鼓点子一般是由慢到快,随着节奏的加快,出现劳动的高潮。一天之内,形成三起三跌,称为“三潮”。特别是在收工之前,要赶劳动进度,锣鼓节奏越来越快,叫着“放擂”。曲牌的运用基本上因时而宜。

    薅草锣鼓的锣鼓声节奏鲜明,深沉浑厚,其打法为“叮卜罗东当当,叮卜罗东当当”,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歌手和锣鼓手就站在薅草人的前面,哪里进度落后了,就在那里猛击锣鼓,而且一边敲打锣鼓,一边吼唱。歌手或两人对唱,每人两句,以锣鼓声为节奏;或两人领唱,薅草之众人和之,间以锣鼓。最常见的当属后者,因为后者所产生的氛围较前者热烈。

    薅草锣鼓歌词多为一韵到底,唱词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有着鼓舞干劲、调节情绪等功能,是一种激励后进的劳动进行曲。哪里落后了,鼓手就到哪里使劲敲打,让人不得不奋起直追。

    “引子”通常无固定的形式,既可以循规蹈矩,也可以即时编唱。有的“引子”一开始就唱出了薅草时的热闹蓬勃景象。     薅草锣鼓的打唱者称“歌师傅”,边打边唱,现编现唱,堪称能人。“歌师傅”领唱,众接腔合唱,配以锣鼓伴奏。鼓声时轻时重,阴阳有致。锣鼓声热烈响亮,领唱者慷慨激昂,众人和声波澜起伏,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原生态韵味悠长。 薅草锣鼓的唱词多为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对不合正理的、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的或调侃,或规劝,或打趣,或逗乐。除即兴之外,也有唱秦香莲的,骂陈世美的,说岳飞的,斥秦桧的。还有唱生产生活,婚姻爱情的……内容广泛,生动活泼,地域乡土气息浓郁。

    随口编唱的五句歌如:

    唱歌不畏难,

    也不是挑花绣牡丹,

    绣花要用针和线,

    唱歌只要舌头卷,

    陪我歌师傅唱几天。

    又如:

    姐儿住在对门岩,

    看着看着长成材,

    早上看到姐挑水,

    晚上看到姐抱柴,

    恨不得一翅飞拢来。

     

    太阳越晒越白。眼皮老是打架。薅草速度越来越慢。有人睁不开眼,昏然中把庄稼苗儿当杂草薅掉了。于是歌手就扯开嗓子唱:

    牛皮蒙的鼓,

    生铜铸的锣。

    黄叶木的鼓槌哟,

    叮咚几家伙

    薅草的人们精神陡然高涨,疲倦和睡意随歌声飘走,薅草的速度顿时加快。

    “薅草锣鼓”又分为“穿山号子”、“扬歌”、“五句子”、“赞歌”、“念八句”、“晚阳歌”等多种。一天中根据时间不同,唱的内容不同、曲调不同。“穿山号子”即把五字四句的歌穿插在七字五句的山歌中唱出,其调子更加复杂婉转,优美动听。

    如五句子歌:

    情妹住在花中林,

    身穿花衣花罗裙,

    脚穿花鞋花上踩,

    手持花朵赏花芯,

    花上加花爱坏人。

    穿插的号子就是:

    花咚咚的姐,

    姐儿花咚咚;

    花咚咚的姐儿哟,

    背个花背笼。

    “扬歌”是“号子”的引子,先由歌手扬歌,引出穿山号子,唱什么号子扬什么歌,句式、字数不定。

    “赞歌”调子单纯,内容是歌唱前朝古事,以古喻今,教育人们。

    “念八句”即七字句,就是说唱形式的歌,内容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歌手即兴现编的顺口溜。

    “晚阳歌”是下午太阳即将落土、收工时唱的山歌。

    歌的内容一般是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爱情。曲牌早中晚各不相同,例如上午唱[四声子]:“鼓锤拿一对,打进歌场内,麻布洗脸初相会”。“早晨来得早,露水一条河,打湿丝鞋白裹脚 ”。下午唱[扬歌子]:“吃哒中饭下田来,锣靠鼓来鼓靠怀,还请歌师付把翼口摆。”,歇稍下田唱[四声子]:“歇了一会茶,又把歌来发,南腔北调任我拿”。收工唱[回声子]:“日头下了岩,锣鼓幺了台,今天放工早,明天早点来。”

    薅草锣鼓歌词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此可见一斑。

     

    在土地承包到户的今天,集体薅草的场面没有了,因此大规模敲锣打鼓薅草唱歌的情景也很难再现,除了老年人还记得以外,年轻人不用说学唱,多数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薅草锣鼓”这一民间音乐形式濒临灭绝的境地。只是在奉节农村碰巧还能寻觅到“薅草锣鼓”的踪迹:偶有村人挑着粪桶、扛着锄头,或者牵着黄牛走在山梁上,扯开嗓子吼几句,人便觉得浑身畅快淋漓,大山便有了生机有了情趣。

    原奉节某中学教师余敬之在打成右派下放回三沱村劳动改造期间,系统地整理出一本《奉节薅草锣鼓》,可惜未能出版。据说,余老逝世后,他编撰整理的《奉节薅草锣鼓》手稿遗失,成为一大遗憾。

    (杨辉隆收集整理)

     

    下一篇 没有了
    形象舞台 更多>>
    法制在线 更多>>
    友情链接  
     重庆报道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城口县人民政府网   丰都新闻网   开县之窗   中国奉节网   云阳网   中国彭水网   忠县忠州新闻网   武隆网   潼南网   重庆綦江网   璧山网   铜梁网   大渡口网   涪陵网   http://www.qianjiang.gov.cn/   北碚新闻网   九龙坡网   巴南网   南岸网   江津网   三峡传媒网   华龙网   印象重庆网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东路半山花园;咨询电话:17723153467;邮箱:18286073633@163.com    新渝网运营中心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补救。 

    建议用1440*900分辨率 ICP备案号:渝ICP备14005817号 商标注册号:45958559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