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重庆的水利之痛
牧人/文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类的眼泪。
——题记
翻开重庆地图,除少数几个地方外,长江及其支流流经重庆大部分行政区域的城市及其农村,然而,当2001年、2006年、2011年特干旱来临的时候,拥有长江水系及众多支流的重庆却并没有因此躲过这一“天灾”。特别是2006年重庆遭遇了自1891年以来百年一遇的严重旱情,近133.32万公顷农作物,21000万人口受灾,82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90.71亿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个痛彻心骨的数字。然而几乎是前隔5年后隔五年的2001年和2011年,旱魔都分别袭击了重庆,这两次,虽然在干旱程度上没有2006年猛烈,但重庆仍损失严重,旱灾成了悬在重庆人民头上的一把闪着寒光的刀!
2001年,并不遥远的回忆
也许我们已经淡忘,也许我们仍然记忆犹新。但历史终究会把那些该记住的永远记住,哪怕是伤痛。
当2001年全重庆市3000多万人口中的一半人,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抗旱、保苗、保命外,还少不了抱怨与反思——江河重庆怎么了?老天何以如此亏待3000万重庆人!但不论怎么抱怨,但重庆正在遭遇大旱的事实无法改变。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消息:伏旱已使重庆1470多万人口受灾,369.8万余人饮水困难,89.2万余公顷农作物受旱,4.1万公顷土地缺墒,因灾造成粮食减产预计达191.6万吨,使重庆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67亿元。
由于2000年重庆连续遭受的冬干、春旱和夏旱加剧了2011年伏旱灾害的损失程度。据气象部门报告的数字显示,从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以来,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20毫米以下,普遍比常年减少4至6成,7月以后更减少6至9成。与此同时,高温天气却比常年大幅度增加,从7月初开始,全市35℃以上天气已有20多天。 特大伏旱袭击下的重庆,不少地方溪河断流,塘库干涸。据统计,旱灾最严重的时候,重庆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不足14亿立方米,为常年正常蓄水量的一半左右。连晴高温使全市不少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荣昌、永川等6个县(市)政府所在城镇出现供水不足,有73个镇(乡)人畜饮水困难。潼南县花岩镇场镇2000多人的饮用水井已经干涸,居民用水要到2公里以外去挑,忠县任家镇场镇已经停止供水20多天,场镇上4000多人饮水都用三轮车等到3公里外的长江拉水,洗澡、洗衣服也要坐车到长江边去洗,万州龙宝部分地区的农民为了减轻饮水困难的压力,甚至卖掉了牲畜。全市农作物在烈日的暴烤下损失惨重,丰都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2万公顷,铜梁县10%的村需要送水,江北区五宝乡3.3万公顷蔬菜全部受旱,不少地方稻田干涸,土地龟裂,庄稼枯死。
严重的灾情已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市)立即行动起来,紧急动员,落实抗旱的各种措施,市政府已组织了10个抗旱救灾工作组分赴灾区调查灾情,指导和帮助抗旱救灾工作。全市共出动300多万人,组织12.2万台(套)提水机具,提水3.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33万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2006年,不能忘却的痛
龟裂的土地、枯黄的树木、干渴的嘴唇……2006年夏天的重庆到处充满着对水的期盼!
两个多月的高温无雨,让长江、嘉陵江逶迤而过,众多支流纵横其间的巴渝大地深深尝到了缺水的滋味。
旱情属历史罕见。干旱创5项历史纪录,水库蓄水量仅剩三成。直到8月28日,夏天本应是强弩之末了,但干旱仍在继续。而全市水利工程蓄水不足9.5亿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33%左右。截至28日14时的统计,重庆40个区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000万亩,其中500万亩绝收。有795万人、7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全市9459眼机电井出水不足,1000余条溪河断流、33815口山坪塘和472座小型水库干涸。来自国家防总办公室的数字显示,重庆市因旱灾直接经济损失61.35亿元。
8月28日8时长江寸滩站水位163.49米、嘉陵江北碚站水位177.52米、乌江武隆站水位169.27米。中小河流整体退水,任河城口站、小江跳蹬站、小安溪虎峰站水位甚至低于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此次旱灾是重庆自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情在5个方面均属历史罕见:一是干旱持续时间长,旱情从5月中旬开始露头,到8月底还未解除,少数区县久旱无雨超过100天;二是干旱强度大,8月16日,綦江县最高气温达到44.5℃,打破重庆市保持了53年的最高气温纪录;三是抗旱水源少。当时,重庆境内溪河已有2/3出现断流,长江、嘉陵江水位之低也创造了汛期的历史纪录,275座水库处于死水位,全市1081个乡镇中的2/3出现供水困难;四是干旱范围广,受灾人口已突破2100万人;五是旱灾损失严重,全市旱灾损失超过60亿。”这是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在29日下午旱情发生以来的第三次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上所通报的情况。
当时,重庆共有652.42万人战斗在抗旱第一线,他们依靠提水、引水、打井等各种措施,缓解了454.63万人、386.2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重庆抗旱攻坚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如是说。
水利设施好坏,直接检验着抗旱成效,同时也直接关乎群众吃水问题。
在2006年的抗旱救灾中,我们发现凡是水利设施好的地方,群众基本上吃水无忧,而水利设施差的地方群众吃水相当困难。时任重庆市水利局局长朱宪生说。
据市水利局官员介绍,在2006年的抗旱救灾中,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和不重视水利设施建设的结果截然不同。荣昌县持续高温连晴50余天,出现特大干旱,但由于建成了高升桥水库,解决了县城10万居民生活、公用及工业供水,县城生活用水完全保持正常,即使不下雨,该水库还可以向县城供水200天以上。
但重庆像荣昌县高升桥水库这样配套的水利工程太少,部分区县和乡镇的水利设施或是年久失修、或是渠系配套不完善、或是人为破坏,或是修了没发挥效益。许多库、塘、堰多年没有维修,发生旱灾后,库里的水要么放不出去,要么到达不了目的地,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损失巨大。更有甚者,一些水利设施由于修建时,不注重质量,当旱灾来临时,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我们这里有一个水库,有抽水的设备,但我们却眼睁睁看着庄稼干死,人饮水困难。”合川市云门镇高姓农民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几十年前修了一个电灌水库,是附近的三合村和石门村干旱时用水的来源。可这10年来,通往各个村落和稻田的水渠人为损坏严重。前段日子,村里准备抽水备旱,却发现抽水机由于年久失修,不能再用。2006年,当地有2000多人饮水困难。
沙坪坝区回龙镇大桥水库由于久未整治,蓄水水量严重不足,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企业停产,农田得不到灌溉,旱灾造成损失超过500万元。还有璧山县大路镇的大沟水库,万州区龙沙镇滩河水库……都在用武之时“缺位”。多么令人心痛啊!
“2006年的干旱是个沉重的教训,给全市各区县敲了警钟!全市各区县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抗旱能力。”朱宪生说。
据重庆市水利局有关人士介绍,重庆目前以工程性缺水为主,60%的水利设施是“带病服役”。全市有小型水库、小型引水渠堰、小型提灌站、山坪塘、石河堰等各类微型水利工程18万多处,但却没有一座主要用于灌溉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全市农业人均保证灌溉面积仅为0.271亩,远低于全国水平。一旦旱情发生,所有水利设施的供水只能是杯水车薪。
造成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土地承包到户、农村税费改革后,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村提留不复存在。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逐年增多,农民投工投劳急剧减少,导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陷入了既无资金又缺人力的尴尬境地。
同时,按照国家水利投资“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政策,10万―100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由乡镇一级负责投资和管护;100万―10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由县一级负责投资及管护;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由市一级负责投资及管护。而兴建一个小二型水库动辄耗资几百万元,对重庆的绝大多数乡镇来讲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此外,历史的欠债太多。重庆农村地区急需投资兴建水利设施以及整治病险水库的地方比比皆是,但重庆当时的财力却无能为力。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长江干流重庆段,汇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加上长寿湖、小南海、青龙湖等湖泊,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我们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重庆整个城市都屹立于水中。虽然重庆主城并没有像农村和周边县城那样出现用水告急,但按照水利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重庆列入全国十大缺水省市,人均年用水量仅为209立方米。
重庆市坐拥三条江,为何还闹水荒?市水利局官员分析认为,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流经区域小、利用成本大,每年仅能提取利用0.6%。据资料显示,“三江”重庆河段水质以三类类为主,有的河段已不能直接饮用。即便不是干旱季节,全重庆也有300万农村人口未很好解决饮水问题,1/5的县城会出现供水紧张。也正因为如此,当大旱这一“天灾”来临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城市居民成为缺水人群。
万盛区是一个因煤矿而设立的行政区,高峰产煤期,近七成的劳动力从事采煤及相关行业。从1995年设区以来,一直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矛盾、城乡矛盾,更有突出的地矿矛盾——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的关系、企业改制与政府的转接等等。
当时的现实是,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包括万盛城区在内的数十平方公里范围的地下均已被采空,其所导致的缺水一度成为万盛区的首要难题。十几年前曾经的一场大旱,促使万盛区在靠近南川市(现为南川区)方向花了接近10年的时间,修建了一个中型水库,得以解决城区数万居民饮水难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水库,2006年大旱万盛区的居民饮用水肯定没法解决。”万盛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万盛区缺水人口超过20万人,辖区内的11条河流9条断流,秦溪河有水流过,但也接近断流边缘。孝子河河水常年被污染。以至于在2006年的干旱中,綦江县准备抽取綦河水经处理后供居民饮用的想法,受到了万盛、綦江民众的广泛质疑而作罢。
2011年旱,旱魔卷土重来
2011年,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对重庆人来说:是一个大旱之年,难耐之年,是继2006年“百年一遇”干旱之后的又一个大灾大旱之年。重庆再一次接受了“旱魔”的肆虐!
“南旱北涝”是2011年中国天象的一大特点。西南五省区市干旱受灾人口达5000多万人,16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而北方正在遭受强降雨的袭击。
重庆市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灾面积270万亩,94万人和42万头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2011年8月9日,重庆市发布了全市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启动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綦江区三角镇永安村的一块水稻田里,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里的土地已经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最宽的裂缝可以伸进去三个手指,而水稻因为缺水,还没长成就已经干死了,这个村大部分村民恐怕要颗粒无收了。而养殖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鱼塘已经干得不见一滴水了,村民为了不让牲畜渴死,不得不每天到几里外的河边去挑水。
村民说:“ 一天要去两趟,天不亮就得走,来回要两个钟头。”
在渝北区茨竹镇茨竹村,一口五十年未断过水的老井,今年也也首次干枯见底。井底下仅有的一点点存水,每天都会引来周边上百村民来这里排队打水。村民反映说,洗脸水、洗脚水都是拿去喂了猪的,没得法,牲口也要喝水嘛。
綦江区15万人引用水的水源地——三角河,河里的水已经几乎干枯了,但是就是现有的这点水,还是靠上游水库每天放下来的。
“我们上游三个水库每天轮流向这条河里注水,不敢放多了,一天只放5-8立方,保证县城居民喝水。”綦江县水务局官员如是说。
面对严重的高温伏旱,市里共投入抗旱人力达580余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4亿多元,通过提水、引水、送水、打井等措施,缓解了360多万人、300多万头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按照《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专项预案》的规定,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从9月18日起解除全市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各区县不再执行干旱一级抗旱行动。虽然特大干旱预警已经解除,但人畜饮水困难未完全解除。全市仍有214.13万人、188.28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
高温干旱渐渐退去,人们在酷热和干渴之后,经过冷静反思,发现多年以来的水利基础设施欠账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2011年的特大旱灾中,由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农田干涸和人畜饮水困难。重庆水利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呼吁,尽快弥补水利工程的各种欠账,为抵御今后旱涝灾害早做准备。
“水利设施欠账多、投入不足,目前重庆有中型水库48座,但库容较小,许多渠系配套差,60%的水利设施是带病服役。重庆至今没有一座大型农灌水库,应对今年这样的特大干旱,脆弱的水利设施显得捉襟见肘。”原水利局局长朱宪生如是说。
朱宪生介绍说,在2011年的抗旱救灾中,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不重视水利设施建设的效果截然不同。
如荣昌县持续高温连晴50余天,出现特大干旱。但由于建成了高升桥水库,县城10万居民生活用水完全保持正常。即使不下雨,水库也能够向县城供水200天以上。但是,像荣昌县高升桥水库这样配套的水利工程在重庆却是少数。重庆大多数区县和乡镇的水利设施或是年久失修,或是渠系配套不完善。许多库、塘、堰已多年没有维修,发生旱灾后,库里的水要么放不出去,要么到达不了目的地,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损失巨大。
“今年的干旱是个沉痛的教训,全市各地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旱能力。”朱宪生深有感触地说。
重庆水利迎来春天
时间追溯到2003年,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水利成了最薄弱的短板,缺水突出和旱涝频繁越来越困扰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时,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我市旱涝保收面积人均仅0.18亩,居西部倒数第一;人均蓄引提水能力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8.3%,居西部倒数第一;全市五分之四以上的区县城市达不到基本的防洪要求,城市建成的达标防洪堤仅192公里,居西部倒数第二;全市病险水库1475座,病险率50%以上;四分之三以上的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10余座县城、近500个乡镇存在严重缺水问题。
“水利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倒逼出来的。”市水利局长王爱祖表示,要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资金是大难题。无论是依靠中央投入,还是依赖本级财政,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寻找出路。
2003年底,我市痛下决心改革,成立了市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重庆市水投集团。
依托市水投集团这一平台,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确立了“以水养水、以电补水、以经营性收入反哺公益性职能”的总体思路。
实际上市水投集团成立之初只有16.4亿元资本金,很难起到实质性的融资作用,真正含金量高的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多项政策:
一是赋予市水投集团土地储备的职能,主要用于解决区县财政配套的难题。在水利项目所在区县开展土地储备,用土地储备收益来弥补水利工程建设地方自筹资金的不足,同时承诺土地收益的多余部分也用于当地的水利建设。
以綦江鱼栏咀水库为例,修建该工程需要地方配套资金2亿元以上,按照原来“三三四”的投资方式,近40%的资金要靠区县筹集。而綦江财力有限,无法足额配套。市水投集团成立后,当时的綦江县政府拿出2000亩土地给市水投集团进行土地储备,并拿出1万千瓦装机电站的资产委托给市水投集团经营,由市水投集团负责修建鱼栏咀水库,该水库2008年完工并投入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二是为市水投集团配置部分资源性项目,比如水电站、城市供水等,通过经营性收益来弥补公益性水利投入不足的问题。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有25个区县城市的自来水供应由市水投集团负责。同时,按照“小步快走,逐步到位”的原则,提高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增强水利工程的造血机能。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税费减免。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落实水利建设资金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10倍。
王爱祖表示,依托市水投集团,重庆水利实现了“政府主导、银行支持、平台运作”的融资模式,一举突破了公益性水利项目的筹资瓶颈。市水投集团充分发挥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的融资平台作用,通过土地储备、收费权质押和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累计完成投资280亿元,是“十五”期间全市重点水利工程投资完成额的14.7倍。
我市水利发展突破资金瓶颈后,怎样管好、用好工程资金,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由此,市水利局提出了“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理念。从前期规划到工程招投标,从“三公示”再到全程跟踪审计,不断建章立制。尤其是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彻底堵住了工程建设的不规范和质量隐患。
以病险水库整治为例,工程招标公告首先在市级媒体上发布,整个招投标过程在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及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共同监督下实施。对有围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规违纪现象的中标施工单位,一经查实,记入诚信档案,按其违规违纪程度取消其1至3年内的投标资格。重点工程全程审计监督。同时,全面推行开工前、竣工前和违规违纪查处结果的三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
与此同时,为激发区县加大水利投入,市委、市政府将水利工作纳入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资金“竞标”投入激励机制。对落实自筹资金较好的区县,实行项目审批、开工建设和安排市级以上补助资金“三个优先”;对城镇防洪、城镇供水项目,实行“定额补贴、竞争立项、政府承诺、社会公示、达标销号”。有了奖惩机制后,“十一五”以来,我市区县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政府信用贷款等,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5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竞标投入、先建后补、谁积极支持谁”的激励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或补贴公益性水利服务,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建设总承包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
结 语
我国水资源整体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的超过300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少于50毫米。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这是目前我国水利部门不得不面临的“四大难题”,也同样是我市的难题。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发生大洪水。我市今年就经受了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水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脏:水环境污染等。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人类最大的威胁,而且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决好了。
如果说,水环境的破坏是加剧大旱之年人畜饮水难的一大原因,那么,灾害的发生本身其实也与自然生态被人为破坏不无干系。有生态学者称,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而气温的升高又致使陆地和海洋的冰川迅速萎缩,青藏高原冰川的后退对气候的影响已经逐渐为科考所证实,而一些大江大河上的水库对气候和自然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与冰川的后退形成互动,导致天象生病。因此,应对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或许是大旱之年带给我们的天象警示。
笔者认为,重庆除要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外,重点要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调度,加大饮用水设施的技术含量和水资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水库的功能。《世界水资源报告》中说:“设施不足、管理不善”是全球水资源问题的关键,重庆也不例外,必须解决好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