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现在即将拍成..
  •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巴渝传真 区县频道 基层风采 焦点报道 形象舞台 在线阅读 党建平台 新书展示 成渝双城 景点推荐 重庆纪实 藏地心迹 便民工具 法制在线 文学书院 旅游生活 校园天地 企业经营 乡镇频道 中医与科学 巴渝交通 文明风尚 广告发布 妇女生活
    基层风采  

    夔 砚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4/8/9

    夔   砚

                                                                      ——由杜诗认识“夔砚”

                                                      李君鉴

     

        夔砚,即夔州砚[1]。为传统名砚,曾列巴蜀地区三大名砚之一。据《明清两代砚说》(下)记载:清代砚石60余种,四川夔州砚列第22种。刘伟铿在《文房四宝之一砚》中写到:“从唐代以来陆续发现、并开坑采石,生产刻制成砚的上品砚石,何止四大名砚。据有史可考的优质砚石产地(不完全统计)就有近五十处之多:……四川的夔州和万州等,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砚石产地。”

        夔砚,虽见诸历史记载,但从未见到有关夔砚的图片及描述,更不要说见到实物了。夔砚是一种什么形制的砚呢?

        近读唐代杜甫《石砚》,复瞥见案头瞿塘峡石砚(图),恍然大悟,杜甫描绘的石砚不就是瞿塘峡石砚吗?不就是当代夔州人从三峡中拾得的天然砚石吗?

     

     

        唐永泰元年(765)至大历三年(768)杜甫漂泊夔州,在他著名的夔州诗里,有一首《石砚》[2]: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3]。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砚[4]。

    巨璞禹凿余,异状君独见。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见。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5]。

           公含起草姿, 不远明光殿[6]。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盼[7]。

        前四句首叙得砚之由,并因平公得砚而作《石砚》一诗。 “平公”,杜甫自注为“平侍御者”。这位平公是一位诗坛领袖(诗伯),杜甫赞他诗语俊逸。平侍御史奉使三峡督察郡县,得到这块石砚后非常自得,到处向人炫耀,时不时情不自禁发出一阵阵长啸,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可看出得砚者(平公)、赏砚者(杜甫)均十分喜爱该砚。
        接下来的八句是该诗的主体,具体描写石砚。

      “巨璞禹凿余”,言石砚天然形成,很大,是一块“巨璞”。璞,这里不是指未经雕琢加工的玉,而是指未经雕琢加工的砚石。砚的制作工艺,首先是采石(粗选),第二道工序是维料制璞。制砚璞即细选。这块“砚璞”巨大,是当年大禹治水开凿三峡时留下来的。这块石砚只做到第二道工序时就结束了,“砚璞”即是成砚。说明该砚是一块天然砚。捡拾于三峡中之自然石。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言石砚很美:石质细腻坚实,手感滑润幼嫩,光亮如玉。杜甫不但仔细地描述了这块石砚,而且揭示了石砚滑润光亮的原因。石砚滑润得之于波涛冲洗,光亮来自于雷电轰击。

        “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见。”言石砚的形状及质地。古人论砚的标准是: “发墨为德,细润为材”。“联坳”,即砚堂相并,[8]有很多个砚堂。“多水”,砚润出水也。指每个砚堂都能发墨[9]濡毫。宋代米芾在《砚史》中称:“石理发墨为上”。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以该砚同时可供数人挥毫使用,言这是一方巨砚。

         最后八句将砚与平侍御史联系起来。言该砚乃名贵之砚,认为此砚不比侍御史这样的官衔低贱。预言该砚因平侍御史将进入朝廷宫殿,平侍御史亦将因该砚的奇异而得到皇帝的青睐。

        唐杜甫诗里还没有出现“夔砚”的概念,但他对这块夔州出产的石砚推崇备至,不仅写出了该砚砚形的奇异、壮观,不加雕凿,天然成形;写出了石砚的石质坚实、细腻,手感润滑幼嫩;色泽光亮;写出了石砚发墨濡毫,为名贵之品。而且揭示了该砚的形成原因——即告诉我们:该砚产自于夔州瞿塘峡,是在瞿塘峡的波涛雷电锻造而出。

        万里长江中,有一段最奇特的峡谷——三峡,被定为四A级风景区。三峡之首的瞿塘峡十分雄伟壮丽,称为重庆直辖市的标志性景观,多次用作人民币图案。整个瞿塘峡峡谷犹如七曜山脉上硬生生砍开的一道缝隙,两岸十分陡峭逼仄(最窄处仅100余米),而长江在先后接纳了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几大支流后,水量巨增。有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长江》)赤甲、白盐二山在峡口对峙,形如一道大门(即夔门)紧紧束缚住长江。水中央又偏偏天生一块突兀巨礁“滟滪堆”,险上加险,奇中有奇!汇积百川的长江之水在这里被锁住、困住了。一时万顷狂澜被激起,水头如剑,争破夔门。漩流长达几公里;吼声如雷,骇人听闻。被束缚的江水在峡谷中怒气冲天,上翻下滚,三峡被江水撕裂着冲撞着。峡风猛烈而疾劲,呼啸着在峡谷中横冲直撞。江水更加激怒了,掀起连天的狂涛。若遇雷雨天气,更是雷霆怒吼,闪电惊悚,暴雨滂沱,天地震动。山洪随起,从山顶卷着巨石倾泻而下,那势头好像全世界的水都汇集到了这里。风、云、雷、电、江水、雨水、岩石、树木、藤蔓纠结在一起,搅得天昏地暗;风声、雨声、雷声、江涛、林涛撕打在一起,发出骇人的吼声,洗劫着大地。给人特别的震撼与威慑。真个是“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白帝》)千百年来,石砚就是在这样的的“锻打”中形成。难怪杜甫说该石砚是“巨璞禹凿余”。盛赞平侍御史眼光独到,发现了这种独特的石砚。

        无独有偶,唐长庆二年至长庆四年(833-824)刘禹锡任夔州刺史,也特别喜爱瞿塘峡石,饶有兴趣的亲自到河边寻找适于做砚的石头。自吟到:“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10]

        约四百年后,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到夔州做太守,一日“有以砚来售者,曰:‘歙石璞,稍巨,色青而文细,光润而发墨。’儿曹买之,或曰非歙砚,乃忠万石耳。予莫能辨,得之于夔,目曰夔砚。因读少陵《平公得砚诗》,则知三峡古亦出砚也,诗以记之。”其诗为:  

        一片夔州砚,千年禹凿痕。

        平公见尔祖,王子得其孙。

        铜雀今安有,罗文世所尊。[11]

        聊同玄颖辈,文字与吾论。

                             ——王十朋《夔 砚》

        王十朋此诗写的非常大气诙谐:唐代平侍御者见到夔砚的“祖先”,我的儿子(王子)得到夔砚的“孙子” 。说明“三峡古亦出砚”,唐杜甫的“石砚”与王十朋的“夔砚”是一脉相承的。因石砚“得之于夔”, 王十朋直接命名该石砚为“夔砚”。说明南宋或更早时,“夔砚”名称已出现了。在诗的小序中,王十朋进一步描写了得之于夔州的这块美砚:未经雕凿,天然形成;较大;石质细腻,光亮,发墨,除此之外,该砚 “色青而文细”,描写了夔砚的颜色——乌黑发亮。那个时候,夔砚就被人当着唐代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叫卖,说明“夔砚”品质优良,不是寻常之砚。

     

        唐杜甫的《石砚》及南宋王十朋的《夔砚》使我们见识到了唐、宋时代出自于夔州(瞿塘峡)的石砚,知道至少从唐代开始,杜甫、刘禹锡、王十朋等即十分喜爱、欣赏夔砚。

     

        许多年过去了,虽“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但夔砚没能“遗留千古而永存”,谁也不知道夔砚的形制特点等等。反而是在硬笔、电脑基本取代了砚的实用性时,由于当代人的珍爱,赏玩之风盛行,夔州文人雅士重新发掘出了瞿塘峡石砚。

        夔州文人雅士赏玩使用的石砚,都是三峡水库蓄水前从瞿塘峡中捡拾的。稍加选择,置之于案头,便得一方“夔砚”。其石质坚实、致密、细腻,油润生辉,有如黑玉。砚石上有峡江风雨雷电、激流泡漩凿出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石窝、水波纹等。砚形惹人喜爱(有的石砚还带有石皮),或如行云流水优美异常、或笨拙粗旷极为古朴,或妙趣横生充满意趣……。一方方石砚仿佛展示着峡江的一段诗魂、一个境界,一个故事……。拥有这样的石砚,文人便称作“大雅”。瞿塘峡石砚特别适用于国画创作。“墨分五彩”,中国画就是借水墨的深浅、浓淡来表达各种物体的光与色。“联坳”既多,想分多少种色都可以。不论白描、水墨还是浅绛、重彩,那一种形式都可取瞿塘峡石砚一气呵成。

        今有大学问家冯其庸先生,得到瞿塘关遗址博物馆魏靖宇先生所赠瞿塘峡石砚,亦情不自禁作《瞿塘石歌》:

       “魏生遗我瞿唐石,色似青铜声如钟,叩之能作古钟鸣,以手摩挲瘢千结。我昔三过瞿唐门,双崖壁立半入云。昼无日色夜无月,唯觉天风海雨扶鬼神。仰视悬崖几欲倒,怪兽下扑势啮人。对此不觉心胆裂,轻舟如箭犹嫌钝。俯视雪浪如山立,奔腾万马作坚阵。忽然恕吼阵脚乱,巨浪搏击双崖根。崖根怪石如蹲虎,或起或伏壮狰狞。雪浪过处万头动,咆哮如雷裂夔门。我幸轻舟疾如电,倏忽已过白帝城。回看双崖合一线,惊定犹有未归魂。昔闻太古之初众水西来会瞿唐,一山横截难东行。千村万落成泽国,蛟龙鱼鳖皆相庆。忽闻大禹经此过,一斧甓劈开瞿唐门,群山见之骇目惊心皆辟易,从此大江东去奔腾澎湃万里无阴梗。当年大禹斧凿处,遗迹斑斑尚可寻。君不见,瞿塘峡口滟滪堆,乃是禹斧溅落之遗痕。我今得此瞿唐石,扪娑拂拭贵奇珍。忽睹石上瘢痕处,隐隐尚可辨斧斤,始知石亦是神禹之所遗,今我何幸得此亿万斯年之奇品。只恐俗世难久留,夜深还作蛇龙遁。”

        王朝闻先生亦亲临三峡觅石,在他编著的《石道姻缘》巨著中收藏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瞿塘峡石。

        从唐杜甫《石砚》到南宋王十朋《夔 砚》,到当代文人雅士赏玩使用的瞿塘峡石砚,笔者认为:瞿塘峡石砚即夔砚。夔砚始出于唐代,产自长江瞿塘峡,为传统名砚之一。夔砚色泽纯净如黑玉,石质坚实细腻,发墨快,不损笔毫,有蓄墨数日不腐不涸的特点。形制为天然形。在唐代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大都只讲究“发墨不损毫”的实用阶段,夔砚已经到达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境界。

    注释:

     [1] 夔州:州、路、府名。唐武德二年(619)改信州为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唐、宋治白帝城,其中公元1005-1284年治瀼西城。元至元二十一年后治瀼西城。)宋咸平四年(1001)置夔州路。辖境最大。相当于今重庆市垫江、璧山,四川合江、万源、达县以东,湖北建始、鹤峰以西地区,以及贵州部分地区。

    [2] 宋王十朋称杜甫《石砚》诗为《平公得砚诗》。历代注家以诗内有“奉使三峡中”句,定为唐大历元年(766)夏作,编在夔州诗里。

    [3]秀发:《蜀都赋》:“王褒暐晔而秀发。”这里指诗语俊逸。

    [4]啸:撮口发出的激越的声音。长啸,是古人表现情态的一种方式。《蜀志》:诸葛孔明客荆州,抱膝长啸。左思《咏史》:“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这里指平侍御史获得此砚后的自得神态。

    [5] 清宴《前汉·诸葛丰传》:“愿赐清宴。”谓清闲之时。

    [6] 明光殿:朱注《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内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金玉阶,昼夜光明。按《黄图》:汉有两明光宫、一在长乐宫,后成都侯王商惜以避暑之所。一在甘泉宫,武帝以燕赵美人充之。起草:指为朝廷起草制诏。赞平侍御史具备翰林学士之文才资质,进入明光殿起草制诏的时间不会很远了。

    [7] 丹青地:谓丹墀青琐之间。青琐,宫门上镂刻的青色图纹。以此借指宫门,即朝廷宫殿。汝:指石砚。杨伦注:“言此砚致于明光禁中丹墀青琐之地,亦得蒙天子之盼睐也。”
        [8] 砚堂:又称墨堂、墨道、砚心。是砚台的中心研墨处。砚堂,是砚台的核心部位,石质好坏,使用价值的高低,石品花纹的出现,皆决定于此。

    [9] 发墨:砚石磨墨易浓,称为发墨。

     [10] 见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使君滩: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2003年岳麓书社版)引《太平寰宇记》卷149,“使君滩在万州东二里大江中。”;瞿蜕园《刘禹锡集笺注》(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认为此诗写于夔州。笔者认为,刘禹锡到过万州否尚值得考量。“使君”不是滩头的名字,是刘禹锡自指。

    [11]罗文:见苏东坡《万石君罗文传》:罗文,歙人也。汉武帝时,拜为舍人, 封为万石君。
    形象舞台 更多>>
    法制在线 更多>>
    友情链接  
     重庆报道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城口县人民政府网   丰都新闻网   开县之窗   中国奉节网   云阳网   中国彭水网   忠县忠州新闻网   武隆网   潼南网   重庆綦江网   璧山网   铜梁网   大渡口网   涪陵网   http://www.qianjiang.gov.cn/   北碚新闻网   九龙坡网   巴南网   南岸网   江津网   三峡传媒网   华龙网   印象重庆网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东路半山花园;咨询电话:17723153467;邮箱:18286073633@163.com    新渝网运营中心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补救。 

    建议用1440*900分辨率 ICP备案号:渝ICP备14005817号 商标注册号:45958559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