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现在即将拍成..
  •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巴渝传真 区县频道 基层风采 焦点报道 形象舞台 在线阅读 党建平台 新书展示 成渝双城 景点推荐 重庆纪实 藏地心迹 便民工具 法制在线 文学书院 旅游生活 校园天地 企业经营 乡镇频道 中医与科学 巴渝交通 文明风尚 广告发布 妇女生活
    基层风采  

    古夔州婚姻风俗简介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4/8/9

    古夔州婚姻风俗简介

     

    刘厚政

     

    北宋王十朋诗云:“古夔尤易治,风俗本来淳。” 尽管古夔州百姓由于偏远的地理和贫困的经济而显得习俗简朴,但在婚礼讲究上却不忘古礼,而且从汉唐至明清延续数百年变化不大,甚至影响到现代。

    1、插香:

    即现在的订婚。男女双方经媒人牵线说合,两家父母认可,即举行插香仪式。插香日期由阴阳先生看准黄道吉日,男方前往女方纳聘。聘礼视男家家底定厚薄。一般人家送两匹家机布(农家土织布机织成的粗布),糖、面、酒、各双份。家境好的外加棉花两个(每个二十多斤),两套细布衣服。

    女方打发(回敬)男方两双袜子、两双鞋子、两块汗帕子、两条家织花裤腰带,礼品成双成对,这多是女子亲手织绣。

    插香常是大人之间包办,所以男女双方并不见面(有的直到拜堂成亲才见面)。男方形象差了怕女方看不起,往往请人冒名顶替让女方家人看,掩人耳目。

    插香从字眼上看是比喻义的,男方将“香”(聘礼)“插”(送)到女方家,从此产生了姻亲关系(子孙香火能够延续了)。

    2、填庚:

    插香后便择吉日交换庚书(即填写男女双方的生庚八字,以书面形式交换),因以红纸书写,故又叫“发红庚”,这时男方送女方梳子、镜子、胭脂等梳妆品,大户人家还送金银首饰,称为“金一套,银一套,夫妻因缘牢牢靠。”女方仍以鞋袜等打发男方。填庚后,待嫁的姑娘一定要将头发挽成髻子,表示已寻到了婆家。而且一旦填庚后,双方便不得反悔。

    填写庚书的意义就如现在领结婚证,多数可视为“买卖合同”,对女方来讲“从一而终”的礼行也就开始了。

    3、吃节:

    定亲后,每逢节日,男方要带糖酒等去女方家,俗称“吃节”。一年有三大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非去不可的,外加丈人、丈母娘的生日等。为了减少花费,一般的人家都尽可能避免或少去女家“吃节”。

    4、看日期:

    男女双方确定在一年内成亲,男方即可择日请阴阳先生看结婚日期。阴阳先生根据男女方的生庚八字及日子的吉凶来选订日期。如果某一天“期大”(即黄道吉日)就订某一天为佳期,也有跟在别人家(特别是大户乡绅)选的日子成亲的,被称为“搭期”。如自己选日期,则连送亲、接亲人的生庚八字也要合,如搭期则不讲究这么多。

    5、报期:

    男方选定成亲的日子后,即可在逢节时(如八月十五、六月六等)到女家通知日期。这时男方得拿钱给女方做鞋子。鞋子主要是替男方一家人做的,大大小小上十双,将随陪嫁送过去。

    6、过礼:

    结婚前头天,男方派媒人及过礼人员携带肉、糖、酒去女家过礼。礼品中有猪肉叫礼菜,要“七方八走”,即七斤硬肋肉,八斤肘子肉。“七方八走”的谐义就是要求男方将女方的亲戚拜见完全。送丈母娘的礼为双份,其它亲戚为一份。礼品皆用红纸加箍,以至喜庆。

     7、(女方)告庙、辞祖宗:

    结婚头天晚上,女方还要告庙、辞祖宗,表示要离开本家族加入另一个家族了。告庙、辞祖宗时,结婚女子的父母带头跪在家神(每个家庭堂屋正中都供有家神菩萨及祖宗牌位,没有必要到宗祠去)面前带着姑娘叩头,念“告庙文”,所谓“辞了祖宗换了姓,今后就是男家人”便是“告庙文”的一个内容。

    8、(女方)上头、开脸:

    结婚这天,鸡叫头遍,女子便开始“上头”,即将头发向上梳。在“上头”的三天前,要将脸上的汗毛扯干净,称之为“开脸”。开脸时得在屋外的一个角落扯脸上的“苦寒毛”(用细麻绳绞),是为了祛除娘家的苦穷。上头时,女子脚踩一只斗,称之“脚踩金斗四角方,荣华富贵米粮仓”。女方事前准备的有上头糖、红包(钱),事后赏给帮助上头的人。

    9、(男方)接亲:

    结婚的那天清晨,男方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女方家(路程远的头天就出发了)。接亲队伍以五乘、七乘或十一乘大轿为主体(一定是单数,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大轿坐的媒人、接亲娘子、路总管(负责接亲事宜的人)等。轿子一般是从轿行里租来的。城里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还有八匹大马为前导。外加抬陪嫁(嫁妆)的人,吹鼓手等。一路上都想尽量争个热闹。

    10、(女方)发亲:

    接亲队伍还没到,新娘就开始哭嫁,边数边哭。心满意足的姑娘主要是哭数惜别之情,父母养育之恩,哥嫂关怀之德;受委屈强迫的姑娘,主要是尽情地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苦楚。接亲队伍到来,轿子半截进堂屋门,女方送亲的四人(男女各二人)以及哥嫂便劝告新娘上轿。这时新娘只能跨一道门槛,即内房的门槛。上轿后,由四个人把轿子抬起来叫升轿,轿子一掉头便不准新娘哭了。新娘的轿子套有大红轿衣,称之为“花花轿”。

    从女家出发,接亲送亲的合在一起队伍更加庞大。陪嫁以两人抬的东西为一抬,五抬七抬不等。陪嫁中的柜子(方柜)必先走前头,以应“先生贵子”之说,衣柜、梳妆台、箱子跟后。

    11、拜堂:

    这是结婚中最重要的任务。轿子抬到男家,直接抬进堂屋,接亲的把送亲的迎进屋。新郎进轿替新娘解开“攀胸”(防止新娘晕轿攀的红绳)。迎新娘出轿后,新郎即可揭去新娘的盖头帕。然后由人安放陪嫁,“先升(生)柜(贵)子,后铺龙床”,有先后顺序。山高路远而来的新娘,这时由送亲的伴女同到一间偏方里换上好衣裳(在轿里多穿一般的衣裳,怕好衣服磨损弄脏)。有钱人家的新娘出门就穿新红缎,俗称“凤冠霞帔”。

    准备完毕,就举行拜堂仪式,拜家神、拜父母,一般不拜天地。拜堂时,新郎新娘胸前束两个“怀镜”(用银元、铜钱都可),以防“半截鞋子(寡妇)”、“四眼人(孕妇)”等“不干净”之人观望并带来灾异。

    仪式进行完毕后,由司仪高呼:“男子归中堂,女子归绣房,天长地久,地久天长。”有的兴“抢房”,当司仪高呼完毕,新郎新娘争着先进洞房,谁先进去,就表明今后谁“占强些”,这只不过是一番乐趣。

    12、闹房:

    晚上在洞房置一桌,新郎新娘并坐在桌上首,桌上摆着瓜子、花生、杂糖、水果。闹房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争着说“四言八句”(即顺口溜),也有唱的,说一样吃一样。如“一个盘子花又花,里面装的是葵花,大家都来抓一把,明年添个胖娃娃。”

    喜果吃得差不多了,就由生过娃儿的妇女“铺床”,边铺床边念念有词:“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姑娘。”铺床时将四个红蛋(染红的蛋)与果品放在床四角,叫小孩去抢。然后。闹房的人退出洞房,让小两口安寝。

    13、拜大小:

    婚后第二天早晨,新娘拜见一门老小,并各赠送布鞋一双。

    14、回门:

    第三天新郎新娘同去女家吃一顿午饭,称之“回门”。

    15、认六亲:

    十天后,男家接亲家“过门”,即接亲家及新娘的至亲来吃饭,互相认亲戚。

    以上就是古时的夔州婚姻风俗,我们根据婚礼进行的先后过程对它们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
    形象舞台 更多>>
    法制在线 更多>>
    友情链接  
     重庆报道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城口县人民政府网   丰都新闻网   开县之窗   中国奉节网   云阳网   中国彭水网   忠县忠州新闻网   武隆网   潼南网   重庆綦江网   璧山网   铜梁网   大渡口网   涪陵网   http://www.qianjiang.gov.cn/   北碚新闻网   九龙坡网   巴南网   南岸网   江津网   三峡传媒网   华龙网   印象重庆网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东路半山花园;咨询电话:17723153467;邮箱:18286073633@163.com    新渝网运营中心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或补救。 

    建议用1440*900分辨率 ICP备案号:渝ICP备14005817号 商标注册号:45958559 后台登陆